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3-02-13 08:44: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慢乙肝的完全治愈需要達到cccDNA和整合HBV DNA的清除,而現有抗病毒藥物均不直接作用于cccDNA或整合HBV DNA,慢乙肝的完全治愈暫時無法實現,慢性HBV感染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威脅。
2022年12月,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雜志首次報道了靶向cccDNA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ccc_R08,其在細胞和小鼠模型中對cccDNA的強效抑制作用有可能為治愈HBV感染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研究方法
采用HBV感染的原代人肝細胞(PHHs)篩選新型cccDNA抑制劑,采用HBVcircle小鼠模型評估所發現的cccDNA抑制劑的抗HBV療效,通過正向和反向藥理學研究方法探討cccDNA抑制劑的作用機理。
研究結果
01 經高通量篩選鑒定出一種新型HBV cccDNA抑制劑
通過對HBV感染的PHHs進行高通量篩查,共篩選了84.6萬個小分子化合物。最終發現cccDNA抑制劑ccc_R08可劑量依賴性地降低細胞外HBV DNA、HBsAg、HBeAg水平以及細胞內HBV DNA和RNA水平,IC50值約為0.2 - 5 μM。為闡明ccc_R08的作用機制,從PHHs中提取Hirt DNA并使用South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檢測cccDNA水平,發現ccc_R08在兩項試驗中均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顯著降低cccDNA水平。
ccc_R08的化學結構及對PHHs中cccDNA水平的影響
02 ccc_R08特異性抑制HBV,安全性良好
ccc_R08對來自不同組織的不同細胞系沒有明顯的細胞毒性。對HEp-2和HEK293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系的細胞增殖及細胞周期無明顯影響。
03 ccc_R08治療導致HBVcircle小鼠模型中血清HBsAg及pgRNA、肝內cccDNA水平持續降低
為了評估ccc_R08的體內療效,采用了一種創新的HBVcircle小鼠模型,該模型通過流體動力學注入細菌重組機制產生的cccDNA樣分子。HBVcircle小鼠可持續產生高水平的血清HBsAg。小鼠口服給予20 mg/kg的ccc_R08或媒介物每天兩次,持續2周。ccc_R08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下降至最低水平且在停藥隨訪5周內維持低水平。隨訪結束時,小鼠肝臟中cccDNA水平檢測不到,表明cccDNA被清除。未觀察到藥物對小鼠體重的影響,表明ccc_R08對cccDNA的作用通過非細胞毒機制介導。
為研究ccc_R08是否可以降低循環中的pgRNA水平及其與cccDNA的相關性,HBVcircle小鼠每天兩次接受不同劑量的ccc_R08治療,持續42天,停藥隨訪14天。ccc_R08對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ETV治療導致HBV DNA顯著減少,但對HBsAg、HBeAg、pgRNA或cccDNA無明顯影響。相反,ccc_R08可劑量依賴性地顯著降低血清pgRNA水平,且不同劑量下pgRNA的減少與肝臟cccDNA的減少在數量上相關。此外,小鼠血漿ccc_R08濃度與HBsAg、HBeAg、HBV DNA和pgRNA的降低呈良好相關性。以上結果支持使用pgRNA作為血清生物標志物來代表肝臟中cccDNA的水平和轉錄活性。
HBVcircle小鼠模型中ccc_R08對血清pgRNA水平的影響
04 通過正向和反向藥理學探討ccc_R08的作用機理
在正向藥理學研究中,ccc_R08顯著降低了HBV基因的總表達量,對HBV轉錄調控呈時間依賴性;ccc_R08顯著調控了大量宿主基因,通過調節宿主基因的表達進一步抑制了HBV基因表達,提示其抗HBV作用很可能是通過調控宿主基因介導的。為了篩選可能導致ccc_R08誘導cccDNA減少的基因,共確定了67個既與HBV cccDNA潛在功能相關又受ccc_R08轉錄調控的基因。在反向藥理學研究中,分析確定了21個可能與ccc_R08作用方式相關的宿主蛋白,其中13個能削弱、8個能增強ccc_R08抑制cccDNA的能力。整合正向和反向藥理學結果構建生物網絡,發現其中四個基因ATM、CHEK1、CHEK2和TOP2A為化合物抑制HBV cccDNA的因果靶點,兩個參與細胞周期和轉錄的關鍵轉錄因子JUN和E2F1也可能受到ccc_R08的調控。ccc_R08對HBV cccDNA抑制作用的單一作用機制暫不明確。
肝霖君有話說
受感染肝細胞中cccDNA的持續存在是乙肝暫無法完全治愈的主要原因。小分子ccc_R08直接靶向cccDNA,在體外細胞和體內小鼠試驗中均顯著降低了cccDNA水平,有潛力作為未來治愈慢性HBV感染的一種新方法,但目前仍在臨床前研究階段,是否能在臨床研究階段表現出同樣的效力還有待考察。另外直接靶向cccDNA藥物是否能清除整合HBV DNA以及由此產生的HBsAg,這仍然是值得關注的(相關鏈接)。
在研的基因編輯類藥物能同時靶向cccDNA和整合HBV DNA,在治愈慢乙肝方面展現出了巨大潛力,但基因編輯藥物研發難度大,目前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并且由于基因編輯效率問題和脫靶效應等,基因編輯藥物的開發也充滿挑戰(相關鏈接)。
總之,慢乙肝完全治愈道阻且長。在當前臨床治愈可以實現的前提下,患者可積極追求臨床治愈。研究發現,臨床治愈的患者中有27%可獲得cccDNA清除,整合HBV DNA顯著降低(相關鏈接),可能是最接近完全治愈的目標,同時可最低化遠期不良結局風險,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Wang L, Zhu Q, Zhang JD, et al. Discovery of a first-in-class orally available HBV cccDNA inhibitor. J Hepatol. 2022: S0168-8278(22)03466-3.
往期內容請點擊
【期刊導讀】乙肝新藥綜述:靶向HBV生命周期的藥物哪家強?
【會議擷萃】Prof. Robert Gish:治愈型乙肝新藥研究進展
【新藥進展】乙肝新藥GSK3228836備受矚目,但持久性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