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3-02-14 10:15: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目前HBV感染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牛磺膽酸鈉共轉運多肽(NTCP)是HBV進入肝細胞所需的受體之一。HBV進入肝細胞后形成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cccDNA半衰期較長,無需新的病毒進入肝細胞即可自我補充,保持一定數量的轉錄模板。因此,抑制HBV進入肝細胞在預防HBV感染中至關重要。
早前日本研究團隊已證實了在聚乙二醇干擾素α(PEG IFNα)治療期間,血清miR-6126水平的升高預示著HBsAg的降低,且體外實驗也說明了miR-6126能夠抑制HBsAg的產生和HBV復制。這表明miR-6126具有抑制HBV病毒活性的潛力,但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近期,該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發表在Gene上,通過體外實驗探索miR-6126是否下調了NTCP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轉染miR-6126降低了HepG2-NTCP細胞中NTCP的表達水平,且miR-6126下調了NTCP mRNA的表達,這與miR-6126抑制HBV進入肝細胞有關。
研究方法
HepG2-NTCP細胞是過表達牛磺膽酸鈉共轉運多肽(NTCP)-1的肝癌細胞株,用于評估轉染miR-6126后NTCP的表達水平和PreS1附著在NTCP上的情況。TaqMan基因表達分析用于檢測NTCP和β-肌動蛋白(β-actin)的基因表達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染色法評估NTCP蛋白表達水平。
人原代肝細胞PXB細胞從接種PHH的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轉基因/SCID小鼠中分離出來,用于驗證miR-6126對PreS1附著在NTCP的抑制作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培養上清液中HBsAg水平,以評估HBV進入肝細胞的減少程度。
評估NTCP mRNA的穩定性,以確定NTCP mRNA下調的原因。計算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miRNA表達水平的差異倍數。
研究結果
01 miR-6126抑制了NTCP表達和PreS1抗原附著于細胞表面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在HepG2-NTCP細胞中50 nm的miR-6126抑制了NTCP表達,而50 nm的miR-6126抑制劑會增強NTCP表達水平。免疫染色法也表明了50 nm的miR-6126抑制了NTCP表達。基于胞漿的面積比例,NTCP染色的面積隨miR-6126轉染而顯著降低。
轉染miR-6126后HepG2-NTCP細胞和人原代肝細胞PXB細胞中PreS1抗原對細胞表面的附著下降。
圖1:Western blot分析(A)和免疫染色法(B)評估NTCP表達水平
02 miR-6126降低了NTCP mRNA的穩定性及HBsAg水平
在HepG2-NTCP細胞中,通過放線菌素D(5 μg/mL)抑制mRNA合成,miR-6126轉染組的NTCP殘留mRNA的下降比陰性對照組更快。
在PXB細胞中,miR-6126轉染組的HBsAg水平顯著低于陰性對照組。
圖2:miR-6126轉染組與陰性對照組的NTCP mRNA穩定性和HBsAg水平
03 miR-6126引起轉錄組變化和miRNA表達譜改變,下調了NTCP mRNA的表達水平
在NTCP的3'UTR、5'UTR和CDS序列中,使用miRNA目標序列motif來搜索,均未發現miR-6126可能的靶點。
在HepG2-NTCP細胞中轉染miR-6126后,與陰性對照相比,4個mRNAs表達水平上調,25個mRNAs表達水平下調。轉錄組數據已上傳NCBI數據庫(登錄號:GSE192617)。
圖3:miR-6126轉染24小時后的轉錄組分析
miRNAs微陣列分析表明miR-6126等9個miRNAs上調,7個miRNAs下調。miRNA芯片數據已上傳NCBI數據庫(登錄號:GSE180543)。
圖4:miR-6126轉染24小時后的miRNAs微陣列分析
肝霖君有話說
本研究發現HepG2-NTCP細胞轉染miR-6126后NTCP的表達水平下調、并且miR-6126通過降低NTCP mRNA穩定性從而下調其mRNA水平。PXB細胞轉染miR-6126后PreS1抗原附著于細胞表面減少,且HBsAg水平顯著下降。這表明miR-6126可通過下調NTCP,抑制HBV進入肝細胞,從而減少cccDNA合成。而之前的研究已顯示在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期間,血清miR-6126水平的升高預示著HBsAg的降低。
已有多項研究也對干擾素α清除cccDNA的機制進行了探索,郭巨濤教授團隊發現干擾素α可通過誘導募集到cccDNA微染色體上的三種細胞蛋白來改變組蛋白翻譯后修飾,并協同抑制cccDNA轉錄(相關鏈接)。寧琴教授團隊揭示IFNα可通過介導細胞外泌體miRNA清除cccDNA(相關鏈接)。張曉東教授團隊發現干擾素α可抑制cccDNA上GCN5介導的組蛋白琥珀酰化作用從而通過表觀遺傳調控來清除cccDNA(相關鏈接)。目前基于聚乙二醇干擾素α的治療策略可提升慢乙肝臨床治愈率,對其作用機制的深入探索研究將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推進治愈率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Fujita K, Nishitsuji H, Iwama H, et al. Pegylated interferon therapy-related microRNA-6126 downregulates 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expression in hepatocytes [J]. Gene, 2022, 22: 147068
往期內容請點擊
【期刊導讀】干擾素降解HBV cccDNA的新機制:依賴于ISG20,與APOBEC3A協同作用
【AASLD2022速遞】增強靶向cccDNA的CRISPR/Cas9的抗病毒療效——抑制NHEJ介導的DNA修復機制
【期刊導讀】新發現:相當一部分臨床治愈的慢乙肝患者實現肝內cccDNA清除,HBV整合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