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1-04-04 23:35:28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最近一項發表在肝臟學頂刊《Hep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發表一篇關于TDF換TAF的長期隨訪數據,讓我們來看看,換藥后療效和不良反應到底如何吧!
研究分析了834例接受TDF治療≥12個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這些患者在實驗中改用TAF治療,以觀察病毒(HBVDNA<20IU/mL)、生化(ALT<35/25U/L,男性/女性)反應的變化。并評估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直到換藥后96周。
結果顯示,病毒抑制率和肝功正?;试谵D換后顯著增加,完全應答率(Ptrend=0.004)呈上升趨勢。而eGFR趨勢或平均eGFR(根據年齡、性別、基線eGFR和糖尿病進行調整)保持穩定。
TDF和ETV都有其副作用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酯(TDF)和恩替卡韋(ETV)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治療的主要藥物;
然而,它們都有各自的副作用:TDF可以損害腎功能,引起的骨毒性;ETV具有潛在病毒耐藥性,尤其是那些對拉米夫定有耐藥性的患者。2019年,一種新的HBV病毒抑制藥物被批準——丙酚替諾福韋(TAF)。
TAF的副作用小
TAF是替諾福韋的一種新型前藥,在低劑量下對HBV復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細胞內濃度高,全身藥物濃度比TDF低90%以上。
在兩個隨機、雙盲、多國、3期試驗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和陰性患者的非劣效性試驗,每天一次TAF比TDF在48周時的ALT正常化率高,在96周的較長隨訪期內沒有發生不良的腎和骨事件。
一項小型前瞻性臨床試驗對75名既往接受TDF治療且HBVDNA<21IU/mL的慢乙肝患者進行了由TDF轉為TAF的治療,在研究結束后的24周隨訪中發現骨和腎小管標記物有所改善。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從TDF轉為TAF后,病毒學應答持續改善,ALT正?;?,eGFR無明顯變化。也就是說,當TDF換為TAF后,病毒量持續降低,或維持陰性,肝功更易恢復正常,而腎臟的功能卻未得到改善。
因此提示各位戰友,如果應用TDF一段時間后,發現腎功能異常,換藥最好換成恩替卡韋,而非TAF,因為換為TAF后腎功得到的改善不大。當然,是否換藥、停藥,怎么換還是要謹遵醫囑哦!~
上篇: 乙肝治療創新藥G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