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9-17 11:42:3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以往研究發現,HBcrAg對于慢乙肝自然病程和治療方面的監測有重要意義。研究證實HBcrAg可有效預測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療效,HBcrAg與cccDNA,pgRNA,HBVDNA和HBsAg等均有良好的相關性。最近有研究顯示HBcrAg在監測HBV相關肝癌的發生和術后復發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以往有研究顯示
慢乙肝患者HBcrAg水平與肝內cccDNA轉錄活性顯著相關
JournalofHepatology上一項法國的研究[1]證實HBcrAg與慢乙肝(CHB)患者血清HBVDNA、肝內HBVDNA、HBVRNA、cccDNA及其轉錄活性顯著相關。HBcrAg陽性CHB患者肝臟cccDNA水平和活性顯著高于HBcrAg陰性的CHB患者。
慢乙肝患者HBcrAg水平較高與高肝癌發生風險和高復發風險顯著相關
Gastroenterology上一項中國臺灣的研究[2]納入2666例未經治療的CHB患者,平均隨訪15.95年,其中209例患者發生了肝癌(發生率:4.91/1000人·年)。研究發現基線HBcrAg與肝癌的發生呈正相關,HBcrAg水平是肝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具有中度病毒載量但HBcrAg水平低的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較低,年發生率為0.10%(95%置信區間,0.04%-0.24%)。
LiverInternational上一項日本的研究[3]納入1149例NA經治CHB患者,隨訪13年期間,有5.7%(65例)的患者發生肝癌。其中55例患者接受手術,38%的患者出現復發。cccDNA水平較高(≥4.3logcopies/μg)的患者的無復發生存率顯著低于cccDNA水平較低(<4.3logcopies/μg)的患者。且CHB患者發生肝癌時,肝內cccDNA與血清HBcrAg顯著正相關(P=0.028;r=0.479)。
最新研究顯示
HBV相關肝癌患者預后較差往往因為肝癌復發率高且存在潛在疾病進展。
若可對肝癌術后復發和HBV相關臨床結局進行有效地預測,可盡早采取措施改善HBV相關肝癌遠期結局。最近一項發表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上的研究發現HBV相關肝癌早期診斷中較高的HBcrAg水平與早期肝癌患者較低的總體生存率和無復發生存率相關。
研究方法
該研究[4]回顧性分析2000年-2018年在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門診就診的HBV相關肝癌患者?;仡櫺允占娮硬v數據,確定肝癌診斷到死亡的時間(通過國家數據庫確定死亡信息)或至疾病復發的隨訪時間。納入包括Child-Pugh分期、年齡、甲胎蛋白(AFP)、NA治療、HBsAg和HBcrAg等變量,對總人群和早期肝癌(BCLC0或A期)人群進行統計學分析。
患者基線
研究納入的119例HBV相關肝癌患者中,男性占77%,平均年齡為55歲,HBeAg陰性患者占68%,大多數為白種人,占51%,亞洲人占30%。其中近一半(53/119)的患者為早期肝癌。肝癌診斷后的中位隨訪時間為22.0個月(IQR4.9-67.2)。隨訪期間有79例患者死亡。1年、3年、5年和10年的總生存率分別為62%、41%、37%和30%。肝癌診斷時的中位HBcrAg水平為4.32logU/mL(IQR2.78-5.82)。
研究結果
HBcrAg水平與總體生存率及無復發生存率獨立相關,NA治療與兩結局均無關。
53例鑒定為早期肝癌的患者中有39例接受手術治療,14例接受肝移植,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89%、88%、67%和56%。
多因素分析發現,肝癌診斷時較高的HBcrAg水平與較差的總體生存率顯著相關(P=0.01),而年齡、AFP水平、Child-Pugh評分、HBsAg水平和NA治療與總體生存率無關(P均>0.05)。
39例進行手術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中,無復發生存的中位時間為33.6個月(范圍:12.5-54.0)。1年、3年、5年和10年的無復發生存率分別為72%、48%、39%和35%。
多因素分析發現HBcrAg水平、RFA和年齡與無復發生存率顯著相關(P=0.001;P=0.001;P=0.030),而AFP水平、HBsAg水平和NA治療與無復發生存率無關(P均>0.05)。
肝霖君有話說
以往研究認為NA治療可降低慢乙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但實際降低肝癌發生風險的能力有限,且效果顯著低于PEGIFNα(相關鏈接)。多項研究認為HBcrAg水平與肝內cccDNA顯著相關,而cccDNA與肝癌發生風險和肝癌預后復發顯著相關,在cccDNA無法進行有效檢測的今天,HBcrAg可更好地替代cccDNA對慢乙肝患者和HBV相關肝癌患者進行預后預測。
該項研究認為較高的HBcrAg與患者較差的總體生存率和無復發生存率獨立相關,而NA治療與兩結局均無關,這是由于NA治療對cccDNA作用甚微。以往研究證實基于PEGIFNα的治療方案可顯著提高HBVDNA陽性的肝癌患者術后的長期生存率(相關鏈接)。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現PEGIFNα可有效清除cccDNA的新機制(相關鏈接)。這些都提示,在慢乙肝進入臨床治愈深入發展的今天,只有基于PEGIFNα的治療方案才可以幫助慢乙肝患者獲得臨床治愈,更大程度的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對于HBV相關肝癌患者則可減少其肝癌術后的復發風險。
參考文獻:
[1]TestoniB,LebosseF,ScholtesC,etal.SerumhepatitisBcore-relatedantigen(HBcrAg)correlateswith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transcriptionalactivityi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J].JHepatol,2019,70(4):615-625.
[2]TsengTC,LiuCJ,HsuCY,etal.HighLevelofHepatitisBCore-RelatedAntigen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PatientsWithChronicHBVInfectionofIntermediateViralLoad[J].Gastroenterology,2019,157(6):1518-1529e1513.
[3]HosakaT,SuzukiF,KobayashiM,etal.HBcrAgisapredictorofpost-treatmentrecurrence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duringantiviraltherapy[J].LiverInt,2010,30(10):1461-1470.
[4]BeudekerBJB,GroothuisminkZMA,deManRA,etal.HepatitisBcore-relatedantigenlevelspredictrecurrence-freesurvivalinpatientswithHBVassociatedearlysta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resultsfromaDutchlong-termfollow-upstudy[J].JViralHepa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