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6-02 22:53:24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全球近十年來,核苷酸類似物(NAs)市場一直占據主導治療乙肝藥物行列,在《中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也是提倡初始治療首選低耐藥、強效抑制乙肝病毒的NAs藥物或聯用方案。為此,醫學界長期追蹤了使用NAs方案后的慢性乙肝患者轉歸是否持續良好。
乙肝恩替卡韋長期方向,HBVDNA檢測不到為98.7%,7年耐藥率僅1.2%
在2017年11月,香港大學醫學院與瑪麗醫院發表了一項聯合研究結論,旨在觀察長期口服恩替卡韋(ETV)的慢性乙肝患者(CHB)以治療周期為期7年,跟蹤CHB的轉歸是否良好。當然,這項2.5年以前的我國研究結論,也進一步證明使用當前一線抗病毒方案可以令CHB持久應答,耐藥率最終不超過1.5%,僅為1.2%;乙肝表面抗原低于基線以下,并以每年抗原水平遞減規律下降。
從前醫學界藥物研究所掌握的信息,長期口服一線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可以預測乙肝表面抗原應答。小番健康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兩所醫學院聯合研究數據,這次試驗受試者總共是222名慢性乙肝患者,7年長期口服恩替卡韋(ETV),期間定期監測HBV-DNA、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原等重要抗原水平。
并且觀察,在治療7年以后的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率、耐藥率等,積極評價病毒學、血清學、轉歸、在使用恩替卡韋期間導致的乙肝病毒變異情況綜合情況。在治療7年后,觀察CHB的HBV-DNA檢測不到率為98.7%,e抗原陰轉與e抗體轉陽為82.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恢復到正常水平為98.3%,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中位下降速度是0.107logIU/mL/年。
基因型耐藥率是1.2%,在已經完成治療周期7年基線表面抗原<1000IU/mL,而每年表面抗原下降速度≥0.166log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都能夠實現乙肝表面抗原水平<200IU/mL。小番健康提醒,實現該抗原<200IU/mL,已經可以精準預測CHB的表面抗原清除率高。總體耐藥率僅為1.2%,也側面表示恩替卡韋作為當前乙肝一線治療藥物的低耐藥率優勢,符合《中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要求的低耐藥、強效抑制體內病毒要求。
與此同時,另已經治療7年基線乙肝表面抗原≥1000IU/mL,逐年的表面抗原下降速度<0.166logIU/mL時,95.5%的CHB表面抗原水平≥200IU/mL;乙肝核心抗原水平中數下降速度是0.244logkU/mL/年,在完成治療周期后,實現核心抗原水平位于檢測不到的CHB有47名,這47名約占總治療比例的32%。
我國兩家醫學院通過長期跟蹤CHB使用ETV后了解其轉歸方向,得出結論是,慢乙肝長期使用恩替卡韋7年治療后,能夠長期持久的保持體內應答,基線表面抗原水平<1000IU/mL以及逐年下降速度≥0.166logIU/mL,都能夠用于預測乙肝表面抗原應答,在長達7年的口服恩替卡韋期間,觀察耐藥率僅1.2%,符合各版以及新版指南強調的低耐藥、強效抗病毒初始治療選藥規范。
小番健康結語:2020年初全球又有許多乙肝創新藥已經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并公開科研信息,我們回頭看2017年11月我國兩所醫學院的聯合研究,可以看到恩替卡韋繼續作為慢性乙肝治療初始用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以及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都是現在的乙肝一線藥物,通過對NAs中ETV的研究探索,可以得出1.2%的耐藥率與可預測表面抗原應答,才是這次試驗的關鍵。
因為以往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的抗病毒作用依然顯著,但隨著長期口服之后,耐藥率也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逐漸升高,增加今后對CHB選藥困難的問題。NAs療法更加看重減少耐藥率,提高抗病毒作用,恩替卡韋在國內外許多試驗中,都能夠證明其對慢性乙肝患者體內病毒載量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且隨著服用時間延長,耐藥率不會隨之升高,可以作為放心安全的核苷酸類似物進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