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1-08-05 22:56: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據我國首部《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功能性治愈)專家共識》提出的功能性治愈(臨床治愈)概念為:即完成有限療程治療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持續檢測不到,HBeAg陰轉,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學轉換,殘留cccDNA可持續存在,肝臟炎癥緩解和肝組織病理學改善,終末期肝病發生率顯著降低。功能性治愈(臨床治愈)類似于急性HBV感染后自發性病毒清除的狀態,標志著慢乙肝的持久免疫學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理想治療目標。
然而,對于使用現有藥物實現功能性治愈的患者而言,他們仍存在病毒學復發風險。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在近期舉辦的歐肝會上發表了一份旨在探討肝內cccDNA和HBV整合水平、其與病毒學標志物的關系及其在預測功能性治愈慢乙肝患者病毒學復發中的價值的研究。
研究共納入90例患者,其中功能性治愈40例慢乙肝患者,陽性對照40例初治慢乙肝患者,另外10例進行HBV整合分析的慢乙肝患者。功能性治愈的患者隨訪24周,觀察停藥后是否復發。檢測肝內cccDNA和同步血清病毒學標志物的水平。10名用于HBV整合分析的慢乙肝患者由7名初治慢乙肝患者和3名功能治愈的慢乙肝患者組成。研究使用深度全基因組序列來搜索HBV整合。
研究結果顯示,40名功能性治愈患者中有10名無法檢測到cccDNA。功能性治愈組肝內cccDNA和血清HBcrAg水平顯著低于其他慢乙肝組。只有一名患者在隨訪期間出現病毒學復發。
對于HBV整合分析,HBeAg陽性慢乙肝組、HBeAg陰性慢乙肝組和功能性治愈組的整合位點數分別為398、1558和4個。42.85%的整合位點位于蛋白編碼基因,與預期相比,整合位點優先位于CpGs(P=0.001,X2=10.57)、外顯子(P<0.001,X2=12.766)、啟動子(P=0.016,X2=5.817)。
研究認為,功能性治愈的慢乙肝患者肝內cccDNA水平顯著降低。功能性治愈的患者病毒學復發的風險非常低。功能性治愈患者的HBV整合率明顯低于一般慢乙肝患者。(更多肝病新藥研究信息敬請關注“肝臟時間”微信公眾號)!
上篇: H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