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8-08 10:23:16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對于大多說乙肝患者來說,抗病毒藥物需終身服用 ,而大家關注的話題是乙肝抗病毒藥物中TAF、TDF、ETV,誰的安全性最高。
目前批準的用于慢乙肝治療的藥物共有兩種,一種是干擾素,一種是核苷(酸)類似物。在治療的慢乙肝患者中,應用前者的概率占約30%,后者占約70%。
從這個概率可以看出,大多數治療的患者都選擇了核苷(酸)類似物。這是由于核苷(酸)類似物具有強力的抑制HBVDNA的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
根據最新版的指南,一線核苷(酸)類似物包括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TDF)和丙酚替諾福韋(TAF)。指南同時建議,應用其他種類口服抗病毒藥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應換用一線抗病毒藥物。
但是,大家都知道,即使服藥依從性良好,啟動治療后的臨床治愈率也十分低,年HBsAg轉陰率只有1%~2%。
因此,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一種藥物一旦需要長期服用,即使它的副作用再小,也仍需要特殊關注。那么目前3種一線藥物ETV、TDF和TAF哪種的長期的安全性最佳呢?
一線藥物的安全性
2020年5月,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雜志發表的一篇系統綜述Adverseeventsofnucleos(t)ideanaloguesforchronichepatitisB:asystematicreview,分析了大量已發表文章,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安全性最佳花落誰家。
首先,文中分析到,總體來說,口服抗病毒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以下幾種:胃腸道不良反應(腹痛或腹部不適)、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頭痛以及疲勞。該文還提到,在諸多不良反應中,ETV的胃腸道反應、腎臟、泌尿系統疾病和肌肉骨骼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TDF和TAF。
其次,該文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不良反應密度。大家可以將其理解為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其中應用ETV的每位患者的不良反應密度為0.18個,而TAF則高達1.14個。
如果不良反應很嚴重,患者可能會因此停藥。在這3種藥物中,服用ETV的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的概率最低,約0.6%,這個概率在TDF和TAF中則有1%和1.3%。
看到這里,很多戰友可能會問,不是TAF的副作用最小嗎?在本研究中,納入服用ETV的患者有5000多例、TDF有3000多例,而服用TAF的患者量只有800多例,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概率仍需后續研究證實。
另外,由于TAF是TDF的前體藥物,攝入TAF后,體內會有低劑量的TDF產生。TAF的說明書上也明確提到“無法排除TAF給藥導致長期暴露于低水平TDF而引起腎毒性的潛在風險”。
因此,綜合來看,ETV可能是3種一線治療藥物中安全性最高的藥物。雖然與TDF相比,TAF對腎和骨的毒性小很多,但仍不能排除它的潛在危害。臨床上選擇藥物,應綜合患者身體情況和既往服藥史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