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wǎng):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8-20 16:25:42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
第二屆慢乙肝臨床治愈峰會暨中國派高峰論第一場和第二場分別于7月18日和8月1日順利線上開啟,會議匯聚了我國病毒性肝炎治療領域的頂級大咖及肝病臨床專家,分享慢乙肝臨床治愈相關研究及重要項目進展,并探討臨床治愈的熱點難點問題。共計16000多人次在線觀看(第一場會議報道,第二場會議報道)。
8月15日,最終篇章“熱點難點追蹤-特殊人群治療相關探索”聚焦慢乙肝特殊人群的研究和進展。竇曉光教授和江家驥教授主持了整場會議,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教授致辭,多位專家分別就三類特殊人群(肝癌高風險的慢乙肝患者,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和兒童慢乙肝患者)的治療進行探討,并就聚乙二醇干擾素α(PEGIFNα)用于預防HBV相關肝癌的劑量和療程展開交流。
左起第一排:竇曉光、楊希忠和尚佳教授
左起第二排:張鴻飛、楊永平和江家驥教授
針對三類慢乙肝特殊人群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尚佳教授——PEGIFNα治療非活動性表面抗原攜帶者的研究進展
尚佳教授認為中國非活動性HBsAg攜帶人群(IHC)的病毒再激活率、肝硬化和肝癌發(fā)生率較高,可考慮干預治療。以往多項研究顯示PEGIFNα治療IHC的HBsAg清除率高,HBsAg極低的患者的HBsAg清除率可達90%以上。尚佳教授還公布了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的最新研究結果: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在68周PEGIFNα治療下,HBsAg清除率可達61.5%。
謝青教授——PEGIFNα在肝癌高風險人群中的治療價值
謝青教授指出肝癌的發(fā)生大部分是由乙肝引起的,且多項研究顯示抗病毒治療可降低肝癌發(fā)生風險。其中,基于PEGIFNα治療獲得臨床治愈可顯著降低慢乙肝肝癌發(fā)生風險。多項研究證實相比核苷類藥物(NA),IFNα治療可進一步大幅降低慢乙肝患者肝癌發(fā)生風險,特別是對于肝癌高風險人群。謝青教授還介紹了其正在開展的PEGIFNα-2b降低肝癌高風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風險的一項前瞻、隨機、開放、多中心研究,該研究已完成半數(shù)以上入組。謝青教授建議肝癌高風險慢乙肝人群盡早接受PEGIFNα治療,降低肝癌發(fā)生風險。
張鴻飛教授——兒童慢乙肝治療的新進展
張鴻飛教授介紹了各大指南對兒童慢乙肝人群抗病毒治療的推薦,同時分享了現(xiàn)有基于PEGIFNα治療兒童慢乙肝患者可獲得較高的免疫應答率的研究進展。基于現(xiàn)有兒童慢乙肝治療面臨的困境和兒童免疫耐受期慢乙肝人群未進行抗病毒治療的風險,張鴻飛教授結合臨床治療經(jīng)驗認為,年齡越小,接受IFNα治療后HBsAg清除率越高。NA和PEGIFNα聯(lián)合治療是兒童慢乙肝治療的最佳選擇,同時延長治療療程可提高兒童慢乙肝患者的療效。
鄭歡偉教授——一項評價聚乙二醇干擾素(派格賓)聯(lián)合用藥治療核苷經(jīng)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鄭歡偉教授介紹了慢乙肝臨床治愈的現(xiàn)狀,并分享了其開展的“四聯(lián)治療”研究進展。“四聯(lián)治療”研究納入NA經(jīng)治>2年、HBVDNA<1000IU/mL和HBsAg≤1000IU/mL的慢乙肝患者,聯(lián)合NA、注射用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刺激因子(GM-CSF)、PEGIFNα-2b和乙肝疫苗進行治療,其中部分患者根據(jù)應答情況改為PEGIFNα脈沖式治療。該研究中期結果顯示96周時HBsAg清除率、血清學轉換率、HBeAg清除率和ALT復常率分別為38.89%,38.89%、50%和75%,患者耐受良好,無藥物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專家爭鳴,探討PEGIFNα用于 預防HBV相關肝癌的劑量和療程
任萬華、吳超和楊永平教授
任萬華教授肯定了PEGIFNα在預防慢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上的療效。治療時可根據(jù)患者應答情況適當延長PEGIFNα治療療程。若患者應答情況佳(如HBsAg持續(xù)下降),則可延長療程至HBsAg清除后再鞏固治療半年;同時可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在安全范圍內選擇合適的PEGIFNα治療的劑量進行治療。臨床醫(yī)生應提高自身基于PEGIFNα治療和預防肝癌的意識,從而幫助患者提高依從性,追求HBsAg清除,從而最大程度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
吳超教授更多地強調基于PEGIFNα或新的藥物治療獲得臨床治愈應當是現(xiàn)有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主要目標,因為臨床治愈后肝癌發(fā)生風險是顯著降低的。基于以往循證醫(yī)學證據(jù),40歲以前獲得臨床治愈的人群肝癌發(fā)生風險和正常人相似,比50歲之后再治療的遠期獲益更佳。因此盡早治療,且采用以HBsAg清除為目標個體化治療策略很有必要。劑量的問題因人而異,對耐受較差的人群可適當降低劑量延長療程。吳超教授列舉了臨床上乙肝相關肝癌患者術后采用基于PEGIFNα治療獲得臨床治愈,安全停藥且復發(fā)風險顯著降低的病例,希望臨床上肝癌術后的慢乙肝人群可加用PEGIFNα追求臨床治愈,降低肝癌復發(fā)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楊永平教授指出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術后早期復發(fā)率(2年)可達27.6%,而基于以往證據(jù)基于PEGIFNα治療的肝癌高風險人群(乙肝和丙肝)肝癌發(fā)生風險和肝癌術后人群的肝癌復發(fā)風險顯著低于未進行PEGIFNα治療的患者。因此對乙肝相關肝癌術后人群的管理應該更為精細化,對肝癌術后預防早期和晚期復發(fā)的人群做分層管理。基于乙肝相關肝癌患者年齡基本>40歲,部分患者為長期NA經(jīng)治患者,HBsAg水平較低,這部分患者通過NA治療可降低肝癌發(fā)生風險,但風險仍然存在,大部分患者通過NA治療后HBVDNA仍為陽性,肝臟代償能力良好,屬于A級患者,這部分患者根治性手術后,若HBsAg<100IU/mL,強烈建議其加用PEGIFNα,有很大概率獲得HBsAg清除甚至血清學轉換,這部分患者早期復發(fā)率可顯著降低;HBsAg<1000IU/mL的患者,如果耐受能力尚可,建議加用PEGIFNα進行治療追求HBsAg清除以降低肝癌復發(fā)風險。
總結
楊希忠教授對本屆會議進行總結指出:“這屆論壇是今年乙肝臨床治愈領域的一場學術盛會,雖然因疫情影響由線下改成線上開展,但是會議的質量沒有受到影響。會議邀請了13位專家就臨床治愈研究進展做專題講座,8位討論嘉賓圍繞臨床治愈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探討。內容涉及珠峰項目、綠洲項目、十三五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由臨床專家發(fā)起的研究結果。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貼近實際,全面展示了中國專家在乙肝臨床治愈方向上取得的豐碩成果,對于培養(yǎng)臨床醫(yī)生的診療思維,優(yōu)化治療方案,提高醫(yī)療質量做出貢獻。”楊教授還肯定了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fā)起的珠峰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希望在今年7月啟動的綠洲項目能為切實減少中國乙肝相關肝癌的發(fā)生提供幫助。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Sitemap |
乙肝保健網(wǎng) Copyright@ 2020-2023 www.138165.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39586號
本站資料均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整理,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跟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