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7-28 15:29:2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挑戰。2020年7月28日是第10個“世界肝炎日”。柳葉刀TheLancet精選來自《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關于肝炎防治的文章,分享給讀者。
2018年全球兒童丙肝患病率:模擬模型研究
目前,各國關于整體兒童丙肝感染率的研究還十分稀少。相關研究在區域和全球水平仍是空白。大多數兒童丙肝研究關注的對象都是高危人群和流行率較高的地區,這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普通人群中兒童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程度。兒童中的傳播方式、感染途徑和治療方案都不同于成人群體,并且同一年齡段也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對兒童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進行專門估計,在考慮大規模或全國性治療策略時尤為重要。我們搜索了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以各語種發表在PubMed、Embase和灰色文獻上的文章,使用了以下關鍵詞:丙型肝炎、國家/地區、患病率、兒童/兒科/嬰兒/青少年。檢索范圍包括監測研究、綜述文章和薈萃分析。檢索出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可靠數據,其中2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數據非常詳細,足以用于回歸分析。
據我們所知,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世界和各國的兒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數據。由于既往兒童感染率研究開展的時間和涵蓋的年齡組都不相同,249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3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兒童的估計患病率,因此,本研究基于數學模型展開分析。我們的方法結合了經驗數據回顧和104個經過驗證的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丙肝疾病負擔模型的回歸分析。對最新文獻(2019年3月以前出版)的回顧確保了分析中包含現有的最佳感染率估計值。由于缺乏兒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用數據,很難在沒有模型分析的條件下估計全球患病率。
兒童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很高。育齡婦女丙型肝炎病毒高患病率常常同0-4歲兒童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這是注射藥物使用增加和年輕婦女丙肝高度流行的國家和地區需要面對的問題。由于注射毒品最早可以從15歲開始,這一高風險行為也是15-19歲青少年感染的一個關鍵預測因素。成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是5-19歲兒童感染率的關鍵預測因子。目前,WHO消除丙肝的目標尚未包含針對兒童人群的特定目標。鑒于新的治療方法,亟需對兒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進行國家、地區和全球水平的評估。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為國家和全球戰略提供指導,以調整丙肝消除目標。
乙肝病毒核心抑制劑ABI-H0731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和抗病毒效果:隨機安慰劑對照Ⅰ期試驗
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治療藥物手段包括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和逆轉錄酶的核苷(酸)抑制劑。這些藥物能夠將血清病毒載量抑制到定量檢測限度以下,并改善乙肝病毒引起的肝損害。然而,對于很多患者來說,這些藥物無法完全抑制病毒復制,而且對肝內的病毒基因組DNA(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幾乎沒有效果。因此,通常需要終生治療來維持臨床療效。ABI-H0731是一種新型的病毒核心蛋白抑制劑,現有的標準治療方案中尚無針對病毒核心蛋白這一病毒靶標的藥物。經證明,ABI-H0731的作用機制能夠抑制細胞培養物中未感染肝細胞中新的cccDNA的形成。
本項Ⅰ期研究評估了ABI-H0731在無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志愿者中的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及其在慢性乙肝感染者中的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在本項研究中,ABI-H0731總體耐受性良好,治療中極少出現不良事件或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研究顯示其藥代動力學符合每日一次口服給藥。28天給藥期間觀察到血清HBV病毒DNA得到顯著抑制,抑制程度與劑量成比例。
研究結果表明,需進一步評估每日一次300毫克劑量的ABI-H0731對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作用效果。
病毒抑制的慢性乙肝患者從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改為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隨機雙盲多中心3期非劣效性研究
作者于2019年5月30日檢索了PubMed,使用了以下關鍵詞:“HBV”、“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肝”、“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替諾福韋艾拉酚胺”、“骨毒性”和“腎毒性”。搜索范圍涵蓋2019年5月30日之前發表的臨床試驗研究,僅限于英文出版物。對患有慢性乙肝、病毒血癥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濃度升高的患者進行的既往3期研究表明,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的療效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相似,且可以改善骨骼和腎臟的安全性。在發表的研究中,尚無將TDF治療方案隨機換成TAF以評估療效及骨腎安全性變化的相關研究。
歐洲肝臟研究協會(EASL)和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的治療指南建議HBeAg陰性和陽性的活動性慢性乙肝患者無限期接受恩替卡韋、TDF或TAF抗病毒治療,這些藥物是HBV感染的一線治療藥物。同時,該指南推薦TAF代替TDF用于存在骨骼和腎臟并發癥風險的患者。TAF的開發目的就是將替諾福韋的活性代謝物以低于TDF的劑量輸送到肝細胞。
艾滋病和乙肝患者的臨床試驗顯示,與TDF相比,TAF伴隨的替諾福韋系統性暴露水平較低,從而可以減少對腎臟和骨骼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明將處于病毒抑制狀態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方案從TDF轉換為TAF能否在改善安全性的同時保持抗病毒療效。據我們所知,這是首個評估TAF代替TD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統計研究,本研究使用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快照算法,該算法最初用于艾滋病的治療轉換試驗,本研究將其進行了修改以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在長期接受TDF治療的患者中,轉用TAF抑制HBV復制的效果和繼續用TDF再治療一年的效果相同。本研究和既往研究一樣,都使用了臨床和實驗室評估方法將TAF與TDF進行比較。結果表明,TAF對骨骼和腎臟健康的不良影響或小于TDF。一個意料之外的發現是,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基線水平升高的亞組患者中,接受TAF治療的患者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ALT濃度達到了2018年AASLD規定的正常水平。這一發現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盡管本研究顯示出了積極的短期結果,但TDF轉為TAF對于慢性HBV感染者的潛在臨床效益還需要長期隨訪來研究驗證。
亞太地區肝病負擔特邀報告|中國致力于減輕肝病負擔
《柳葉刀-胃腸病與肝臟病學》(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于2019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亞太地區肝病負擔特邀重大報告”。2015年,全球肝病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二來自亞太地區。本報告研究了亞太地區的肝病負擔,深度回顧了11個國家和地區肝病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雖然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亞太地區肝病最普遍的致病因素,但是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負擔日益加重。本報告提出,亞太地區各國必須重視并且為改變當前肝病負擔而采取行動。作者:賈繼東*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