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6-09 22:56:47
人氣:87
編輯:乙肝新聞
在五種肝炎病毒中,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均可呈慢性感染狀態,繼而引起肝硬化、肝癌。即便這兩種病毒性肝炎在預防和治療上已有很多進展,但每年仍有上百萬人因這兩種疾病及其并發癥死亡。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近年來發病率及死亡人數持續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防可控,因此它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在2016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了《全球衛生部門戰略—病毒性肝炎》,呼吁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在發布的報告中對消除肝炎做出明確定義,及實現目標的戰略。
從全球來看,消除疾病對公共健康的威脅的實際目標介于徹底消滅和區域控制之間。2017年WHO的報告將“消除病毒性肝炎”定義為:與2015年的基線相比,發病率減少50%,相關死亡人數減少65%。具體到HBV感染上,目標是從470萬新病例/年及88.4萬死亡/年(2015年)減少至47萬新病例/年及30.9萬死亡/年(2030年)。而對于HCV感染而言,則是175萬新病例/年及40萬死亡/年(2015年)減少至約17.5萬新病例/年及14萬死亡/年(2030年)。
盡管HBV的免疫計劃及HCV感染的治療突破為實現疾病消除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疫苗及治療的可及性在全球范圍內仍十分有限。可靠的流行病學數據是制定公共衛生對策的基礎,但無論是肝炎的感染現狀還是其核心結局,都沒有較好的被衡量。新發HCV感染極少被發現,且肝炎相關死亡很難得以確認,這一系列數據均被系統性的低估,進而可能削弱制定具體目標時模型的有效性。數據質量差異和報告數據不一致是目前現有流行病學調查的問題,也是未來研究改進的方向。
為實現疾病在全球范圍內的消除,應首先存在小范圍消除的經驗。例如HBV(乙肝病毒)感染曾是阿拉斯加原住民面臨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但通過普及疫苗、疾病檢測和治療等有力的公共衛生舉措,新病例發病率降低了90%以上,預期死亡率降低了65%,有效消除了HBV感染。而在荷蘭和瑞士,在感染HIV(艾滋?。┑哪心行孕袨檎咧羞M行的HCV(丙肝病毒)檢測和治療得到了推廣(和資助),使全國HCV感染率有所下降。與之類似的一系列成就證明,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在人群中推廣并維持,可在慢性肝炎的消除上取得重大成果。
WHO制定了一系列目標以指導實現慢性肝炎的消除。盡管目前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實現后是否能夠達到預期均不明確,但改變慢性肝炎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現狀是實現目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無論是低收入地區還是高收入地區,改變現狀需要資源、資金及政府的支持。消除肝炎所需的資金來源仍不明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個體干預基本上都符合成本效益,并且其中某些干預得到了政府和保險公司的補貼。一個研究團隊估計,在2018—2030年消除HCV感染將需要花費510億美元,而現有的資金來源可提供其中一半的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消除疾病需要更多的全球性資源。與已有資金相比,更困難的是清楚必須投入的總資金金額及資金新來源,并最好能夠明確劃分負責執行、協調和監督肝炎消除計劃的機構或聯盟。
改變現狀的另一要素是創新,如新的干預措施。疫苗是對抗感染時所采取的公共衛生對策的基石,而預防HCV感染的疫苗對注射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將非常有幫助。HCV感染的自發清除可對之后的慢性感染產生免疫力,這為研發預防慢性丙肝的疫苗提供了科學基礎。此外我們需要更好的策略以對抗不安全注射行為及吸毒注射行為帶來的血源感染。新的、更便宜、有效的病毒性肝炎即時檢測技術可以帶來變革性影響。另外,在HBV感染及HCV感染治療上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愈或功能性治愈的比例也非常有益。(來源V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