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2-19 09:04: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肝外科專家樊嘉教授,肝外科主任周儉教授迎來了兩位特殊的病人,他們是一對父女。
“他們今天來健康地復診,是給我們最好的新春禮物。”樊嘉院士感慨,幾個月前,得知小張要捐肝救父時,第一反應是心疼,這孩子才剛18歲。
小張一家來自江西撫州,父親是當地的赤腳醫生,小張剛考上醫專,算是女承父業。小張是大一新生,擔任學生會干部,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
本以為一切順風順水,沒想到,烏云在靠近這個小家庭。
2018年起,小張的父親因為乙肝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在當地醫院內鏡治療時出現大量嘔血,險些搶救不回來。
當地醫生說,已經極端嚴重的食管靜脈曲張,如同一個已經進入倒計時的定時炸彈,一旦再次發作,生存的希望幾乎為零,唯一的方法就是肝移植。
“我們去上海,找中山醫院肝外科專家。”小張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冷靜和果斷。
2018年8月,她和父母親來到中山醫院周儉教授處求助。經過詳細詢問病情和檢查,周教授將小張父親收入肝外科病房。
“原本是決定用我的肝臟給孩子他爸,沒曾想檢查后發現,我不適合作為肝源。”小張媽媽現在回憶起那段經歷,仍忍不住落淚,“我們家大姑娘知道后,和我們說,用我的!她爸爸和我都不同意,但是怎么勸她都不聽。”
“小張和我們說這個決定時,我們非常震驚和心疼。畢竟,這是一個剛滿18歲的00后孩子啊。”肝外科副主任醫師賀軼鋒介紹,當他把這個情況向樊嘉院士、周儉教授匯報后,專家們為小張的勇敢孝心深深感動。不過,一個正在花季的少女捐肝,依然讓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生死救助的他們不忍。
“肝外科進行全科大討論。樊院士認為老張目前的肝功能生化指標尚可,雖然有嚴重的食道靜脈曲張和消化道大出血病史,但由于是在當地醫院做出的診斷,一定需采取慎之又慎的態度。樊院士和周主任又專門請了消化科陳世耀教授會診,希望能夠看看消化內鏡下進行保守治療的可能性。”賀醫生回憶。
遺憾的是,當時醫院的胃鏡診斷出來了,這是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極易再次大出血),艱難的選擇再次擺在醫生們面前:只有肝移植一條路了,而最合適的肝源,是病人18歲的女兒。
肝外科醫生們單獨和小張及小張家人進行了多次談話,反復介紹肝移植手術的基本情況和術中風險。
擔心小張是受了家庭成員、親戚甚至是她自己內心的“道德綁架”,肝外科分管移植的副主任黃曉武主任醫師特地單獨找小張談話交流,了解了她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為做到慎重再慎重,黃主任和肝外科史穎弘教授還邀請心理科陳華副主任醫師對小張進行了心理狀態評估。
“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很清楚我的選擇意味著什么。醫生們反復耐心的治療嘗試、解釋溝通,真的讓我很感動。”小張說,“我是一個蠻犟的人,認準一件事就會堅持到底。更何況,如果我不捐,就意味著只能眼睜睜看著爸爸走掉。”
醫務人員被小張對父親熾熱的愛和救父心切的心情,深深打動。
中山醫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這個特殊的肝移植手術申請后,次日肝外科加急將材料送至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審批并獲批準。
2018年10月12日,小張和父親被推進了手術室。供體和受體的手術按術前多次討論擬訂的方案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小張個子小體重輕,即使獲取她的右半肝給父親,供受比也剛處于滿足生理要求的邊緣狀態,因此供肝的切取要求精準,并需對缺乏靜脈回流的肝段進行靜脈搭橋重建。
另外,小張的肝右動脈非常細,需要使用精細的顯微外科吻合技術才能滿意地和她父親的動脈對接。
這些對于樊嘉院士和周儉教授領導的經驗豐富的移植團隊來說,并不困難。
真正的挑戰是術前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在肝動脈吻合完成后,動脈搏動僅維持數分鐘就消失了,多次使用專用導管經過側枝對吻合口進行探查和擴張,沒有發現吻合口狹窄和血栓形成,但每次探查擴張后動脈搏動仍僅能維持數分鐘。
經過緊張討論,團隊終于找到了原因,是因為小張的供肝體積小,而她父親的門脈壓力高,導致供肝處于高灌注狀態,同時受體存在脾動脈竊血、肝動脈灌注壓不夠,動脈血難以泵入肝組織內。
在使用藥物降低門脈壓力,并結扎脾動脈后,動脈終于能正常地維持搏動了。
難關一過,受體的手術也很快順利結束,父女兩人都平安地度過手術關。
對于術中難關的攻克,周儉教授介紹,中山醫院肝移植團隊曾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成人對成人、成人對兒童肝移植手術,供受體隨訪至今均健康生活,這些病例、包括這次捐肝救父手術的成功開展都離不來麻醉、放射、超聲診斷、病理、重癥監護、護理等兄弟科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兄弟醫院的支持,以及病人家屬的信任和理解。
小張術后一周就恢復良好,返回老家,獨自照顧幾個弟弟妹妹,術后一個月就返回學校趕上落下的課程。
老張在術后一個月也順利出院,原來黧黑的面色泛出了紅光,復查各項指標良好。
“我們現在恢復得都很好。”小張笑得很開心,“這次就是和爸爸一起來請樊院士、周教授復診,也提前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醫護人員元宵節快樂。”小張表示,這段經歷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從醫信念:“我也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像他們一樣的,既能用高超醫術救治病人,又能用俠骨柔情溫暖病人的好醫生。”
作者:記者 唐聞佳 通訊員 齊璐璐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