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10-12 09:17:38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HBV感染是全球健康問題,有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正在發生老齡化,同時認知不足和診斷不及時的情況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年齡偏高和并發癥的發生都會對患者的抗病毒治療以及疾病監測產生影響,針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研究能夠提供更多的臨床治療支持。
最近發表在DigestiveDisease上的一項來自臺灣的研究表明,CHB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中風、慢性腎臟疾病和骨折等并發癥的風險顯著增加,并且患者的非肝臟原因年死亡率也顯著增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從臺灣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NHIRD)中調取了2001年,2006年和2011年診斷為CHB的成年患者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了幾乎整個臺灣1997年以來醫療服務的綜合數據)。研究了過去十年人口統計學特征,并發癥患病率和藥物使用情況。對照組的非CHB人群數據來自縱向健康保險數據庫2000(LHID2000)中無CHB診斷的成年人。
研究結果
CHB患者的年齡變化、非肝臟并發癥發病情況以及藥物暴露情況
本研究中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符合的CHB患者人數分別為102,158、252,809和338,200。在研究期間,患者平均年齡從2001年的45.4歲顯著提高到2011年的52.3歲(P<0.001)。從2001年到2011年,非肝臟并發癥的患病率也有顯著上升,包括糖尿病(11.8%上升至24.3%)、慢性腎臟病(3.2%上升至4.2%)、高血壓(20.8%上升至35.2%)、血脂異常(2.7%上升至11.2%)、中風(7.7%上升至9.8%)、骨折(8.8%上升至13.3%)和除肝癌以外的惡性腫瘤(1.5%上升至3.7%)(P<0.001)。
與上述并發癥發病趨勢一致,CHB患者對于腎臟和骨骼并發癥相關的藥物暴露也會增加,例如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全身性類固醇藥物和在研究期間專門針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藥物。
CHB患者的非肝臟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高于非CHB患者
在整個研究年度(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中,臺灣的CHB人群年齡明顯大于非CHB對照人群(P<0.001,圖1A)。CHB患者的查爾森并發癥指數(CCI)也高于對照組(P<0.001,圖1B)。此外,我們發現CHB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中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和非肝臟部位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高于非CHB對照(所有P<0.05,圖2)。同樣,在所有研究年中,CHB患者的骨折、慢性腎病和晚期腎臟疾病患病率也高于非CHB患者。
圖1
圖2
如圖3所示,與非CHB對照相比,CHB患者在整個研究中更多地暴露于專門針對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如阿司匹林、NSAID、全身性類固醇和藥物治療(P均<0.001)。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極少數的CHB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2001年為0%,2006年為4.1%,2011年為9.5%)。
圖3
十多年來,CHB人群的非肝臟死亡率顯著增加
在死亡率分析中,在死亡率分析中,CHB人群的年度非肝臟死亡率在2001、2006和2011年顯著增加(P<0.001),而與肝臟相關的死亡率則呈下降趨勢(P<0.001)。相反,在非CHB人群中未發現這種趨勢。
肝霖君有話說
這項2001年至2011年在臺灣進行的調查顯示,臺灣的CHB人群已經老齡化,且有非常嚴重的非肝臟并發癥的重擔。與非CHB人群相比,CHB人群的非肝臟并發癥也更為普遍。
雖然抗病毒治療對CHB相關肝臟并發癥的作用已得到證實,其對非肝臟并發癥的作用可能也很大,需要進一步研究。該研究中發現CHB患者只有極少數人群進行了抗病毒治療,這也是導致相關疾病負擔更加嚴重的主要原因。這強調了從疾病監測到抗病毒治療的CHB患者健康管理的復雜性。按時監測病情發展、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遵從醫囑合理用藥等都可以有效的預防肝臟并發癥,同時或可預防其他非肝臟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幫助CHB患者改善遠期結局。
參考文獻:
TsengCH,HsuYC,HoHJ,etal.Increasingageandnon-livercomorbiditi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inTaiwan: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analysis[J].DigDi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