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7-10 18:06:5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不同核苷(酸)類似物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相關肝細胞癌發生風險的比較是臨床研究關注的焦點。
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作為臨床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為廣大抗病毒戰友所使用。那么究竟誰可以更好預防肝癌的發展呢?一直存在著爭議,今天我們通過文獻的搜集來看看是否可以找到答案!
多項研究結果總結
在包括大約2000例白種人患者的PAGE-B隊列中,經ETV治療的患者5年HCC風險為5.4%,經TDF治療的患者為6%。在包括2658例患者的法國隊列中,ETV治療和TDF治療患者的HCC年發生風險也無顯著差異。來自歐洲的2個大型獨立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均顯示,兩種藥物之間的HCC風險無顯著差異。
Yip等納入2008—2018年應用恩替卡韋(ETV)或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的29350例CHB患者,對肝病嚴重程度和所有主要病毒學變量進行基線評估,比較1年病毒學應答和生化應答以及幾個HCC風險評分。
結果顯示,HCC危險因素的基線資料存在顯著差異。TDF治療的患者較年輕,HBeAg陽性的比例更高,而男性、肝硬化和糖尿病的比例更低。
在29350例肝硬化患者中,只有4.5%接受TDF治療,特別是3860例肝硬化患者中只有1%接受了TDF治療,這可能是由于ETV在香港問世多年后TDF才開始使用。
此外,接受TDF治療的HCC患者數量非常有限,在接受TDF治療的1394例患者中只有8例診斷HCC(6例有肝硬化基礎,2例沒有肝硬化基礎)。在這項研究中,累積的HCC發生率在48周后不久就開始出現差異(但排除了在前48周內診斷的HCC),這更符合兩組之間基線HCC風險的差異,而不是不同藥物對HCC風險的延遲影響。
Hsu等在2019年10月發表的文章共有6個國家或地區的19個中心參與研究,招募未接受治療的CHB患者,然后接受ETV或TDF單藥治療,排除抗病毒治療之前或在治療1年內發展為HCC的患者。調整了年齡、性別、國家、白蛋白、血小板、甲胎蛋白、肝硬化、糖尿病后再進行分析顯示,接受TDF或ETV治療后5年HCC發生風險無顯著差異。
恩替還是替諾好并無定論
總之,與ETV治療相比,接受TDF治療的患者是否具有較低的HCC風險尚無定論,因為即使來自同一國家的不同研究也得出相反的結論。
小編認為替諾和恩替都是我國以及世界范圍內推薦的一線藥物,大家對于療效一定要充分的相信!我們需要做的是遵醫囑進行服藥以及定期進行隨訪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