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4-23 14:31:02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對乙肝治愈藥物的迫切性也引發了公眾對這個方向的高關注。由于大多數非專業人士缺少對新藥研發領域的專業知識,導致輕信所謂徹底治愈藥物已經研制出來。
小番健康是一名醫藥技術研發人員,主要研發試驗設計仿制慢性乙肝和抗腫瘤藥物,目前國內許多慢性乙肝患者所服用的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都可能是小番健康復制設計仿制的。當然,重點還是對新療法、新治療藥物的正確認識,前期普及了許多慢性乙肝的全球在研新藥進度,但是,唯一沒有提的就是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是一種新的生物技術也很熱門的,從設計理念上,它主要通過激活免疫抗病毒和直接靶向乙肝病毒DNA。基因編輯和現有抗病毒藥物原理上是不同的,有些研究發現,它能夠在培養細胞中發現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要記住這種設計理念全球還沒有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現在醫學界已經證實的是,乙肝病毒重復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毒基因組功能。所以,如果是靶向干擾乙肝病毒基因組的藥物,對于今后實現大眾認識中的根治乙肝是有希望的。但是,現在是2020年短時間內,要想實現上述介紹的干擾甚至破壞乙肝病毒基因組的技術是無法實現的。
藥物從動物試驗再到人體臨床實驗,其實也有相當長的時間,可能至少是很多年,并不是一兩年內就可以馬上上市的。如果能夠進入到第一期臨床實驗的藥物有一百種,最終進入第三期臨床的可能只有十種甚至更少,大多數都會是研發失敗。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的,乙肝在研新藥已經進入到第二期臨床實驗大約有三十幾種,就像上面提到的,最后走到第三期也就是十種上下。
而基因編輯更多還是一種理念,目前臨床的例子相當少,追溯2016年我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過肺癌患者身上,然后就沒有下文了。2017年美國倒是有了第一例為亨特綜合征的患者身上進行,2018年2月份又進行了一項這種疾病的基因編輯人體臨床。因為,醫學界對基因編輯還在探索階段,沒有完全掌握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不敢隨便拿來人的身體使用。
很明顯,慢性乙肝新藥研發是一個長期過程,一些醫療文獻還記載過,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或可以增加人體患癌幾率。這是小番健康沒有提及基因編輯在研乙肝新藥的主要原因,所以,客觀了解一些乙肝新療法、新技術、新研究,遵醫囑用藥。畢竟隨著我國4+7帶量采購實施以后,我國的慢性乙肝患者在購買抗病毒藥物時,已經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
同時,包括核苷酸類藥物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都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要求低耐藥率和強效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即丙酚替諾福韋片已經于今年初納入醫保目錄,這也是目前比較前沿的抗病毒藥物。進入2020年以后,全球乙肝創新藥物研發是比較快速的,也有相當多,其中不乏已經進入到人體臨床第二期試驗階段。
功能性治愈是目前醫學界可觸及的治療終點,也是我們醫藥技術研發人員的方向。但是,對一些還處于體外或動物模型的,最好是客觀平常心去看待這些,短期內徹底治愈乙肝藥物研發并上市比較困難,人體內的乙肝病毒也不能使用各種毒藥來殺滅,作為藥物化學專業人士,小番健康的日常是實驗室工作,只為了找到一種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