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5-26 21:58:52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慢乙肝)需要長期用藥。當前推薦的一線 NA 都能有效長期抑制病毒,在這個前提下,人們越來越關注長期用藥的安全問題,希望能給患者更好的疾病管理。從研究進展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呢?
年齡和合并癥增加成為慢乙肝管理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個擺在大家面前的客觀事實是,慢乙肝患者在慢慢變老。如韓國漢陽大學醫學院學者 Dae woo Jun 等在會上報告(摘要號 2150)[1],根據對韓國健康保險審查和評估機構數據庫中符合標準的 253,002 名成人慢乙肝病例的數據分析,2007 年慢乙肝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47 歲,2016 年增加為 52 歲,65 歲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從 10.4% 增加為 15.7%。
伴隨年齡增加的是,CHB 患者的合并癥也在增加。2016 年,韓國慢乙肝患者中 37% 合并高脂血癥、29% 合并高血壓、21% 合并骨關節炎、20% 合并糖尿病、9% 合并骨質疏松/骨折、4.8% 合并腦血管疾病、2.3% 合并慢性腎病,以上數據均較 2007 年有顯著增加(圖 1;結果參考自 AASLD2018 年會現場展出壁報)。患者年齡老化和合并癥增加均可能影響慢乙肝的管理,臨床應加以重視。
腎臟安全是 NA 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
腎臟是機體重要的排泄器官,腎臟安全是選擇 NA 的重要考量因素,特別是對于已經有腎功能損害或是有腎損害危險因素的患者。這是因為乙肝常用藥物如恩替卡韋(ETV)和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等都主要或全部以原型從腎臟排泄,可通過不同機制導致腎臟損傷 [2]。另一方面,衰老可導致腎功能下降,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會對腎臟造成損害,患者的這些基線特征,也可能影響藥物潛在腎臟毒性的發生或嚴重程度。
? TDF
一些研究報道,在 TDF 用藥期間有少量病例出現慢性腎小管損傷、eGFR 下降和骨礦物質密度下降。另外,有 TDF 治療期間腎功能損害加重,甚至發生范可尼綜合征的病例報道 [3]。盡管上述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很低,EASL 指南仍然建議,對于 TDF 治療的所有病例,基線時均應對腎功能進行評估。
? ETV
TDF 和 ETV 長期治療期間少量患者可出現腎功能下降。AASLD 指南 [4] 指出,現有證據并不說明 TDF 或 ETV 治療的乙肝患者在腎功能不全、低磷血癥或骨礦物密度方面有顯著差異。
AASLD2018 上,來自韓國漢陽大學醫學院 Jae Yoon Jeong 等報告的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真實世界研究 [5](摘要號 2090)也顯示,ETV 和 TDF 治療 2 年后的患者腎臟功能無區別。該研究共納入了 1349 例初治慢乙肝患者,分別使用 ETV(531 例)或 TDF(818 例)治療。治療 2 年后,ETV 治療組和 TDF 治療組的肌酐變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1 vs. 0.09 mg/dL,P = 0.07),eGFR 水平變化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 = 0.24 和 0.14,使用不同計算方法)。多因素分析顯示,與 eGFR 水平下降>25% 有關的獨立預測因素有基線白蛋白水平、ALT 水平、年齡和應用非甾體抗炎藥。
?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
TAF 是乙肝一線治療用藥隊伍中的新成員。它最大的優勢或許可稱為「靶向肝臟」。TAF 的體外血漿半衰期達 90 min,顯著長于 TDF 的 0.4 min,在血漿中更穩定。1b 期研究發現,≤ 25 mg 的 TAF 能達到與 300 mg 的 TDF 相似的病毒抑制,但 TFV 的暴露減少 90% 以上 [6]。對機制的進一步研究 [7] 顯示,TAF 能通過多個步驟被肝細胞有效地攝取和活化,使肝細胞內維持高濃度的活性代謝產物替諾福韋雙磷酸鹽(TFV-DP)。在犬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肝臟能高效攝取 TAF,攝取率約 65%[8]。TAF 在肝臟中的高效攝取與肝細胞表達的陰離子轉運多肽(OATP1B1 和 OATP1B3)有關,活化主要由羧酸酯酶 1 介導 [7]。所以,TAF 能直接靶向遞送至肝臟,使得在較低劑量時即可達到相似的抗病毒活性、全身暴露減少,從而腎臟和骨骼毒性下降 [4]。
TAF 對比 TDF 治療慢乙肝的 III 期臨床試驗早期 48 周 [9,10] 和 96 周 [11,12] 的結果均顯示,TAF 治療期間的腎臟安全數據和骨骼代謝數據都比 TDF 更好,并且 TDF 治療的患者換用 TAF 后,可觀察到如蛋白尿、白蛋白尿、近端腎小管功能和 BMD 等腎臟和骨骼的安全性指標改善 [13]。
AASLD2018 上公布了研究的 144 周數據(摘要號 381)[14]。TDF 治療 3 年,肌酐清除率下降的中位數為 6.0 mL/min,顯著高于 TAF 治療(1.2 mL/min);TAF 治療組的 eGFRCG 僅有輕微下降(圖 2)。同樣,治療 3 年時,TDF 組脊柱和髖關節的 BMD 下降更加明顯(圖 3)。這提示 TAF 與 TDF 相比,持續表現出腎臟和骨骼安全性的改善。
來自新西蘭的 Edward Gane 教授團隊報告(摘要號 1225)[15],合并 CKD2 級或以上腎病的 51 例肝移植術后患者按 1∶1 隨機分組,接受換用 TAF 或繼續 TDF 治療 48 周。所有患者均取得病毒學應答。TAF 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 TDF 組(12% vs. 28%),無患者停藥(TDF 組有 1 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藥)。48 周治療期間,TAF 組患者的 eGFRCKD-EPI 增加高于 TDF 組(3.9 vs 0.2 mL/min/1.73 m2),圖 4。TAF 治療組的脊柱和髖關節骨密度增加,而 TDF 組下降(圖 5)。
而且在基線有嚴重腎功能不全風險因素的患者中,TDF 治療和 TAF 治療的 eGFR 變化差異和 BMD 變化差異更加顯著。這說明在這個人群中,換用 TAF 治療較繼續使用 TDF 治療可獲得腎臟和骨骼安全數據的改善。TAF 在這一高危人群中安全、耐受性好,有效。
對腎功能不全人群應用 NA 的推薦意見
對于 NA 治療時腎功能的監測和患者腎功能安全的管理,歐美指南做出了相應推薦,臨床醫生也可參照藥品說明書執行。主要包括:
? 關于患者監測和評估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應評估腎臟風險。
有腎病風險的患者不管使用何種 NA 治療,或使用 TDF 治療的所有患者,都應定期接受腎功能監測,包括至少一次 eGFR 檢測和血磷水平檢測。
? 關于藥物選擇和換藥
AASLD 指南 [4] 建議,就潛在的長期腎臟和骨骼并發癥風險而言,在 ETV 或 TDF 間沒有偏好。丙酚替諾福韋(TAF)與 TDF 相比,與更低的骨骼和腎臟異常率有關。
根據 EASL 指南 [3],60 歲以上,或有骨骼疾病(長期使用激素或其他有損骨密度的藥物,有脆性骨折史,骨質疏松),或有腎功能異常(eGFR<60 min/mL/1.73m2,白蛋白尿>30 mg 或中等量蛋白尿,低磷,血透),提示應選擇 TAF 或 ETV,而不是 TDF。既往有核苷類藥物(即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暴露的患者應優先考慮 TAF。
AASLD 指南 [4] 中指出,如果懷疑 TDF 相關腎功能不全和/或骨病,應停用 TDF,根據任何已知的耐藥情況換用 TAF 或 ETV。EASL 指南 [3] 中也有類似表述:有發生腎功能損害或骨病風險或有腎臟或骨骼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根據之前拉米夫定暴露情況,考慮換用 TAF 或 ETV。如果已經應用 TDF 治療,從更安全長期治療的角度講,可以考慮換用 TAF。
? 關于劑量調整
ETV 和 TDF 在腎功能不全(eGFR<50 mL /min)的患者中,需要調整劑量。在 eGFR<30 以及血透人群中,ETV 的應用數據很少。TAF 在年齡>65 歲、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人群中(包括 eGFR ≥ 15 mL/min 或 eGFR<15 mL/min 的血透患者),均無需調整劑量 [16]。
總 結
NA 應用于慢乙肝的治療已經超過二十年,慢乙肝的管理實踐也在一點點優化和一步步拔高中,向著「更好」的方向前行。在 NA 長期治療過程中,我們不應滿足「整體安全性很好」的現狀,而是應該努力優化診療方案,給予患者更好的保護。腎臟和骨骼安全是慢乙肝患者長期治療中的潛在隱患,臨床醫生需加強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全面地思考和評估患者,給予他們更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Jun DW, Oh HW, Ahn HJ, et al. Increasing Age and Comorbiditie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from 2007 to 2016 in Korea. AASLD 2018. Poster 2150
2. Buti M, Riveiro-Barciela M, Esteban R.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ucleo(t)side analogue therapy in hepatitis B. Liver International. 2018;38(Suppl. 1):84–89.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7), http://dx.doi.org/10.1016/j.jhep.2017.03.021
4. Terrault NA, Lok AS, McMahon B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2018, https://doi.org/10.1002/hep.29800
5. Jeong JY, Jun DW, Sohn JH, et al. Renal Safety of Entecavir and Tenofovir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N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Real Life Setting: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ASDL 2018, Poster 2090.
6. Agarwal K, Fung SK, Nguyen TT, et al. Twenty-eight day safety,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J Hepatol 2014;62:533–540. .
7. Murakami E, Wang T, Park YJ, et al. Implications of Efficient Hepatic Delivery by Tenofovir Alafenamide (GS-7340) for Hepatitis B Virus Therapy.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 2015;59(6):3563-3569
8. Babusis D, Phan TK, Lee WA, et al. Mechanism for effective lymphoid cell and tissue loading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ucleotide prodrug GS-7340. Mol Pharm 2013. 10:459–466.
9. Buti M, Gane Ed, Seto WK, e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 1: 196–206.
10. Chan HL, Fung, Seto WK, e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 1: 185–95.
11. Agarwal K, Fung S, Seto WK, et al. A phase 3 study comparing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to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in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at week 96 J Hepatol. 2017;66 (suppl 1):S478. FIR-153
12. Brunetto M, Lim YS, Gane E, Seto WK, Osipenko M, Ahn SH, Janssen HS, et al. A Phase 3 Study Comparing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to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in Patients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at Week 96. J Hepatol2017;152 (suppl 1):S25. PS-042
13. Vo TL, Nishiguchi S, Kim HJ, et al. One year after switching from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to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safety results from 2 phase 3 studies in HBeAg-positive and HBeAg-nega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APASL 2018. O-HBV-13.
14. Chan HL, Lim YS, Seto WK, et al. Three 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Compared to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in Hbeag-Negative and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Poster 381.
15. Gane EJ, George B, Ray-Chaudhuri D,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at 1 Year in Post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ceiving 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HBV Prophylaxis. AASLD2018. Poster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