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4-05 23:06:2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3月成為帶量采購逐漸落地的發端。
3月18日上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國家“4+7”城市集采中選藥品的第一張處方。報道稱:處方藥為“4+7”中選品種之一的恩替卡韋,新售價為17.36元/盒(28片/盒)。而在這一新政實施之前,恩替卡韋的原研藥品價格為175.68元/盒(7片/盒)。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該張處方的患者胡女士患慢性乙型肝炎已經超過10年。在國家“4+7”城市藥品集采新政落地之前,胡女士長期服用通用名為恩替卡韋的原研藥品,一盒服用一周,每周花費175.68元。單是這款抗病毒藥品每年所需要的費用就高達9135.36元??鄢t保報銷的部分,胡女士個人需要支付近一半的藥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而在帶量采購落地之后,這款恩替卡韋的中選藥品的價格僅為17.36元/盒,一年用藥的總費用僅需226.3元。此外,這一藥品的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到100%,胡女士今后將無需自費購買。
截至3月底,除廈門外,“4+7”中的多個試點地區已有買到降價藥品的醫院。如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上海的瑞金醫院、東方醫院,重慶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沈陽的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等。
藥價差距巨大
于是,不同地區和城市之間,出現了藥價差距顯著的局面。
日前,一名自稱是江蘇東臺的男子在網絡上傳了一段令人震驚的藥價視頻。
視頻中他曬出了兩張同在今年3月25日、分別在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江蘇東臺市人民醫院購買乙肝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分散片的處方單。
其中,患者在中山醫院自費購買了三盒恩替卡韋分散片,每盒17.36元,三盒共52.08元;但在東臺市人民醫院用醫??ㄙI了一盒同劑型、同廠家、同品牌的恩替卡韋,一盒原價為310.8元,醫保支付195.8元,患者自負115元。
兩家醫院購買的恩替卡韋分散片都是由正大天晴藥業生產的,品牌名為潤眾,劑型均為一盒28片/0.5mg。
看似令人震驚的價格差異背后,就是帶量采購試點所帶來的暫時局面。
東臺市人民醫院回應,“江蘇的藥品招標模式與上海不一樣,江蘇省統一集中招標采購,恩替卡韋中標價格在300塊左右,本地醫保報銷比例差不多50%。而上海是4+7國家集中招標采購試點(城市),我們醫院也希望價格跟上海能一樣,但目前做不到?!?/p>
而在上海中山醫院這邊,藥房里正大天晴的潤眾供應充足,價格17.36元右一盒。恩替卡韋的原研藥博路定價格約140左右一盒。藥房工作人員表示,“因為4+7帶量采購開始,后續估計就只有潤眾了。”
上海等11個城市出現了藥品價格“洼地”,可能會造成為其他地區代購藥品的情況出現。
“目前這個藥品價格差的確是很厲害,原來到印度去買藥,現在可能來上海買藥了。”3月29日,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21新健康采訪時表示,“既然做到這個地步,政府還是要強勢地把它盡快復制到其他地方,否則一個地方的價格洼地會造成很多的麻煩,老百姓會覺得被欺騙了?!?/p>
藥價是否影響藥質
3月25日,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膽道一科某醫生發微博表示,其醫院使用的恩替卡韋有兩種,分別是原研藥博路定以及仿制藥天丁,但現在醫院已停止這兩種藥的進貨,改換“4+7”中標藥品,相較前兩者,藥價明顯下降,一個月費用僅為17.36。但患者在開藥時卻因為降價幅度過大而認為是假藥,最終在醫生勸說下才接受。
對于帶量采購中標藥品替換原研藥,醫生方面的討論和爭議很多,有認為原研藥效更好的,對于二者的藥效差別,上海中山醫院藥房工作人員就表示,“如果你一直吃的是進口藥,那就不要隨意換,原研的比國產的可能工藝上好一些,副作用小一些?!?/p>
不過也有上海三甲醫院一名肝膽科醫生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恩替卡韋是化學藥,療效差異還好,不會太大?!?/p>
針對這種擔心,中標的企業此前明確表示對于產品“降價不降質”的信心。此前正大天晴總裁王善春就恩替卡韋分散片大幅降價對外給出兩項承諾:一是保障藥品的全國供應,不斷貨;二是降價不降質,為患者提供質量一流、價格低廉的好產品。
藥品已斷檔
目前,原研藥斷檔已經出現。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方已經在掛號窗口擺出了告示,通知患者上述兩種原研藥目前已斷供,但并未注明何時會恢復供應。而這兩款臨床常用的乙肝治療藥物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斷貨,且斷貨的均該品種的原研藥,分別是中美施貴寶的博路定和葛蘭素史克的韋瑞德。
在某三甲醫院,醫生表示醫院的系統做了更改,但還未強制更換中標藥,自己所在的住院部呼吸科仍然按照患者的用藥習慣開藥。
據了解,該院在4+7落地當天修改了系統,暫停了全部醫囑,醫生需要按照新系統格式重新發出醫囑。此前醫生只需要在醫囑中標注商品名即可,現在藥房系統不再識別商品名,需要輸入通用名,而跳出的第一個選項就是中標藥。
但有醫生表示,部分中標藥自己從未開過,其療效需要觀察。
對于在臨床上如何更換中標藥,3月11日,北京市衛健委出臺文件指出,對于慢性病人、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等換藥風險較高的特殊人群使用中選藥品,醫療機構要有詳細的替換方案,規范醫師用藥行為,逐步放量使用中選藥品。
而在上海,金春林表示,在多家大型公立醫院部分原研藥斷供的情況下,要實現4+7平穩落地,需要政府和醫療機構備有穩妥的換藥方案。
金春林認為,“對于目前情況和價格來看,中標藥企價格下降得有點太厲害了,可能會造成不可持續的情況。到時候供應不上或是出現質量問題,可能比價格問題還嚴重。而對于采購方來說,其實價格合理是最好的,而不是價格越低越好。最好的下降辦法是螺旋式下降,比如每年下降20%左右,不能采用休克式療法?!?br />
(來源:健康界 部分素材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E藥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