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3-09 11:53:5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2018年11月15日,《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在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正式公布,在采購的目錄共有31個藥品的品種,其中多為慢性病用藥和常見用藥。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的范圍包括了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7個省會城市——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共11個城市,因此簡稱為“4+7”。帶量采購是指一種新的招標方式,從通過了一致性評價(即仿制藥須與原研藥療效及質量一致)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篩選試點品種入手,國家組織開展藥品集中采購試點,以此降低藥價,減少企業交易成本,引導醫院規范用藥。帶量采購,重點在于控制醫保費用。
本次采購,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有25個集中采購中選,成功率81%。其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22個,占88%,原研藥3個,占12%。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替諾福韋二吡呋酯降幅96%,天晴的恩替卡韋降價92%,降價效果顯著。
4+7帶量采購如何實行
帶量采購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明確用量、及時付款、確保品質。
本次集中采購的31種藥品全部明確具體采購數量。每個品規的具體采購數量,由11個試點城市根據往年使用量的一定比例上報。明確用量可以給藥品企業明確的銷售承諾和預期,方便企業安排生產和銷售,控制成本,同時保障采購結果落實。
從上海已經實施的三批帶量采購的效果看,降價幅度明顯,說明帶量采購有解決藥品價格虛高的潛力。
帶量采購明確要求采購方根據合同的約定及時回款,不得拖欠。上海更在補充文件中明確,簽訂購銷協議后5個工作日內,先支付全部貨款的50%。
作為基金管理者的醫保部門,以支付者身份作為市場談判主體,在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市場機制下,通過買賣雙方博弈來確定支付價格,這是理念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其實質是重塑市場機制下的藥價形成機制,及時付款有利于打消藥企在錢款上的后顧之憂,促使其專注于藥品質量。
帶量采購試點藥品排除了沒有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也就是仿制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確保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9年上市的乙肝新藥韋立得在4+7帶量采購名單中嗎?
乙肝新藥韋立得TAF于2019年1月份在國內正式上市,并沒有在名單中,目前韋立得的價格為1180元一瓶,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長期負擔下來還是很有壓力,但是,TAF雖不在4+7帶量采購的范圍,需要TAF的乙肝患者可以選擇印度版的TAF,2017年年底,印度Mylan公司宣布吉利德TAF授權仿制藥HepBest在印度正式上市,每瓶僅售380元,比國內的價格要親民很多,由原廠授權,藥品成分也與原研藥幾乎一致,不用擔心藥品質量問題。
帶量采購改變了多年以來醫藥企業習慣的商業模式,中標企業面臨的降價壓力較大,這將促使藥企不得不盡快轉型,降低成本,保證利潤。
具體來說,對于依靠代理商的生產企業而言,以往藥品出廠價往往是終端價的 30%~40%,帶量采購之后,無需通過代理商,因此只要降價幅度不超過 60%~70%,一般不影響這些企業的凈利潤。
在上海試點過程中,有些企業出廠價甚至是上漲的。當時,試點中也有企業因為中標價格低而寧愿放棄上海市場。但此次11個城市的藥品采購預計影響全國30%的藥品市場,藥企愿“以價保量”是大概率事件。
帶量采購對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藥品流通秩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50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中,幾乎90%為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存在品種雷同、創新研制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的問題。新政下,技術、質量管理較弱的中小藥企可能會受到很大沖擊。能夠從長期降價壓力中走出來的藥企,需要有更豐富的產品線布局,且集中于原料藥和工藝能力維度。
“4+7帶量采購”為解決我國藥價虛高、回扣泛濫的問題打開了良好局面,可以說邁出了“開頭難“”的第一步,我們只有尊重基本規律,取消不當管制政策,推行政府只管醫保支付標準的制度,允許醫院節約采購成本歸己,構建市場化的公立醫院藥品供應體系,才能切實解決藥價虛高、回扣泛濫、藥物濫用的問題。(來演:合眾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