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2-26 09:40:35
人氣:81
編輯:乙肝新聞
在過去的2018年里,“4+7”帶量采購正式按動了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按鈕”。對于在華的跨國藥企來說,以銷售專利過期原研藥為主要盈利手段的時代即將終結。
而“4+7”帶量采購對吉利德來講,卻是一個巨大的利好。2019年2月14日,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醫保局推出4+7帶量采購政策的目的很明確,希望用節省資金來支付創新藥和真正具有巨大臨床價值的藥物。并且通過這項政策實現,首先,減輕患者的負擔;第二,改善醫藥流通環境,規范行業行為;第三,對醫藥產業進行升級。從這三方面看,對吉利德都是利好。”
2016年才正式在上海設立中國區總部的吉利德,相比于其他大型跨國藥企,來的雖然有些晚,但在中國取得的成績確實非常出彩。在過去15個月里在中國獲批了6個新藥,都是創新藥、專利藥,所以,政策變化對吉利德這家創新型企業來說基本上沒有影響。
不同于絕大多數擁有百年歷史的藥業巨頭,吉利德創立于1987年,且在不到“而立之年”時就已躋身全球前十大藥企俱樂部。2018年,全球藥企創新指數(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dex)吉利德排名第二;《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企業員工滿意度評選中排名第一。
這家藥企究竟有什么樣獨特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和研發理念支持它突飛猛進,發展成為抗病毒領域的巨頭呢?
藥品準入成就吉利德突出成績
吉利德是最晚進入中國的全球TOP10藥企,但不到兩年時間里,就創造了多個藥品準入的行業紀錄。2017年12月25日,浙江省大病保險特殊藥品談判結果公示,吉利德的新藥索華迪®出現在名單之上,這距離它9月20日在華獲批上市僅過去3個月的時間。
吉利德泛基因型的丙肝新藥丙通沙®獲批上市距索華迪®上市也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羅永慶在采訪時說:“索華迪®和丙通沙®在中國上市后,已經有超過7000名患者獲得了創新藥物的治療,吉利德的目標是在中國幫助消除丙肝。為此,我們非常積極地配合政府去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據了解,從2017年年底開始,吉利德積極推動了索華迪®在浙江、天津、安徽等地進行市場準入的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將該創新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覆蓋了1億參保人。
除了業內比較熟悉的PAP(患者援助)項目之外,吉利德也在積極探索如何對未被診斷患者進行篩查,如何運用商業保險來覆蓋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并始終堅持“產品為王、準入為先、品牌和服務并重”的商業模式。
羅永慶表示:“吉利德憑借優秀的產品線和強大的總部支持,將積極和政府及各界合作伙伴配合,為每一位丙肝患者找到解決方案。”
在中國市場上,吉利德并不僅僅在丙肝領域表現突出。在乙肝領域,韋立得®的上市讓中國患者可以獲得有良好耐受性和有效性的治療方案;在HIV領域,全球領先的捷扶康®和達可揮®也已經在中國上市。
談到吉利德在中國市場上的前景,羅永慶表示:“吉利德進入中國的時機非常好,藥品審批改革帶來的紅利可以讓吉利德把最好的創新藥帶到中國;國家級的醫保談判也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們非常希望可以與政府、醫生以及各界合作伙伴一起,在乙肝、HIV、丙肝領域,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吉利德非常期待可以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把創新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從而惠及更多患者。大家可以看到吉利德對于中國市場的誠意。”據悉,吉利德的藥品在中國的價格遠低于歐美市場,甚至周邊國家和地區。“中國患者人數較多”,羅永慶表示:“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我相信吉利德可以在中國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成功。”
硅谷文化成就吉利德“鐵軍”
吉利德在中國推廣丙肝藥物的成功來源于其優秀的商業團隊,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這個團隊實際上還不到50人,這正是吉利德在商業上的重大創新,而這樣的創新與公司的企業文化密不可分。
2016年進入中國至今,吉利德中國只有200多人,按照當前的招聘計劃,到今年年底公司員工預計仍不超過400人。
不僅是中國,其全球11000名員工的團隊規模,相較其他藥企也屬另類。吉利德中國的員工來自于不同的跨國公司,但在很短時間內,這些人才大部分都成功融入到了吉利德的文化之中。
在生物制藥領域,吉利德更像是一家硅谷高科技公司:以核心科技和產品見長、專注對研發的投入、扁平架構、精干團隊、動作迅速高效。全體員工在公開透明的氛圍中秉持“患者為先、科學為本、互助關愛、結果導向”的理念開展工作。
羅永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吉利德,每個人都是發動機,而不是螺絲釘,每個人都要做吉利德中國的創始人。”
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因此,吉利德的面試在業內是公認的嚴格謹慎。
一線的醫藥代表需要經過八、九輪面試,包括集體面試,才能被錄用。每一個被錄取的醫藥代表,也都會在面試過程中見到羅永慶,跨國藥企的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親自面試一線員工,這在行業內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這種招聘方式與谷歌這樣的硅谷高科技公司非常類似。
在過去的一年,吉利德收到了2000多份簡歷,羅永慶面試了500多人,但最終錄用的只有100多人,錄取率僅為5%。錄取率雖然低,但并不是有意刁難面試者,因為吉利德從來不想使用“人海戰術”,較高的門檻是為了有助于招到最合適吉利德文化的人才。
羅永慶指出:“大家加入吉利德的目標是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我們要求員工能夠一專多能。以一線的醫藥代表為例,我希望他們可以成為吉利德的三個大使——文化大使、學習大使、合規大使,一專多能對我們最重要,也是我們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對人的要求很高,相應地我們也會提供很有競爭力的待遇。”羅永慶透露:“吉利德中國的每一位一線代表都有股份,這在醫藥行業的跨國公司中是很少見的。這也是硅谷文化的體現,每一個人都是創始人,都享有公司的股權。”
目標治愈推動吉利德不斷創新
1987年,吉利德誕生于美國舊金山灣區福斯特城的一個簡易辦公室里。
三位來自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領域的科學家在這里開啟了一項新探索——為那些威脅生命的不治之癥尋找治療方案,目標直指治愈。在他們的帶領下,吉利德這個“80后”顛覆了人類與艾滋病和丙肝、乙肝抗爭的歷史。
2018年4月10日,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發布了針對生物技術領域的調查報告,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研究結果:治愈患者似乎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基因療法、細胞基因工程療法和基因編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在于能提供“一次性治療方法”,然而,這種療法在復發性疾病與慢性疾病方面有著非常不同的前景,雖然“治愈”可為患者和社會帶來巨大價值,但對于追求可持續商業利潤為目標的基因藥物開發商來說,這可能會帶來不小的挑戰。
因為治愈丙肝,吉利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獲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聲譽,但是,從商業角度看,一旦患者大規模獲得治愈,公司可以獲得的商業回報會越來越小。
在商業上,對于追求治愈是否可以持續,高盛給出了建議:如果以治愈為目標,并且還要追求商業成功,公司必須避開罕見疾病,確保足夠大的患者群體來獲得足夠的投資回報,或足夠快地開發出“一次性治療方法”以抵消先前資產減少帶來的影響,以及將快速創新與投資組合擴張相結合。
2019年2月4日,吉利德公布了2018年財報,吉利德2018年營收221.27億美元,同比下滑15.2%,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是隨著大量的患者獲得治愈,丙肝產品的銷售進入了下滑周期。
羅永慶在采訪中也提到了這份報告,他說:“吉利德成立了31年,研發出28個產品,其中4個還位列制藥史上最成功的十大新產品。吉利德自始至終堅持的夢想就是治愈,而不僅僅是對病情的控制。自成立之初選擇了抗病毒領域,吉利德不斷深耕,尋求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治療方案,并通過并購、整合等方式沉淀在這個領域的專長,現在已成為占全球抗病毒市場份額31%的領先企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丙肝患者在歐美市場被治愈,丙肝業務的下降符合預期。盡快治愈更多丙肝患者也是吉利德所追求的目標。
目前,吉利德公司賬面還有315億美金的現金資產,可為將來的收購及合作提供強勁的資金保障。2017年8月底,吉利德出資119億美元收購Kite Pharma進軍CAR-T領域,把治愈腫瘤定為公司的新目標。
羅永慶認為:“細胞療法有望在未來可以治愈腫瘤,這將是一個非常前沿、非常有前景的領域。吉利德通過并購、授權、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目前,吉利德研發的通用型CAR-T細胞療法平臺已經進入IND階段,同時其它幾項針對實體瘤的細胞療法正在推進之中。吉利德最新研發的口服PD-L1今年將進入臨床試驗,是用來治愈乙肝和治療腫瘤非常重要的一環。”(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KE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