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19-01-06 16:38: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顧方舟教授生前經常以這樣的言語輕輕掠過自己的巨大貢獻。
1月6日,學界在北京追思這位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慨嘆其一生一事,盡顯睿智與擔當。
顧方舟教授是中國著名免疫學家、病毒學家,他對脊髓灰質炎的預防及控制的研究長達42年,是中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開拓者之一。
顧方舟領導的小組研制成功的液體和糖丸兩種活疫苗,其中糖丸活疫苗在全國上億兒童中廣泛使用,脊髓灰質炎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使大量兒童免于致殘,最終在中國消滅了小兒麻痹癥。
2019年1月2日,顧方舟在北京逝世,在6日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北京聯合舉辦的追思會上,學界相聚緬懷這位偉大的醫學科學家。
中國工程院趙鎧院士認為,顧方舟在中國對脊髓灰質炎的預防工作中貢獻巨大,而他的睿智與擔當絕不僅僅體現在疫苗研制中。
他指出,“顧方舟最初被派往蘇聯學習的并非活疫苗,而當他了解到國際上已有活疫苗的研究后,認為這更符合中國的國情,于是直接提出轉向活疫苗的研究,這對我們國家確定技術路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后來的事實證明,顧方舟當時的判斷非常正確。”
趙鎧表示,作為一位有擔當且充滿睿智的醫學科學家,顧方舟在疫苗研制成功后對于其后的應用普及亦傾盡心力。
“最早的疫苗培養液是需要滴在餅干上給孩子們吃的,要是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只能滴在干糧上吃,培養液的味道孩子們還是不大好接受的,于是顧方舟提出要做糖丸。”趙鎧稱,其后顧方舟為此頗費奔波,“顧教授離世后,人們紛紛緬懷‘糖丸爺爺’,這里面真的是飽含了他的責任和感情,疫苗以糖丸的狀態出現,對于使用、保存和運輸都提供了方便。”
在疫苗研制過程中,顧方舟不僅帶頭親身接受小兒麻痹活疫苗試驗,還曾冒著風險讓自己的孩子試服首批活疫苗。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免疫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辰院士表示,顧方舟身上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所言的“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王辰表示,“他(顧方舟)睿智的科學觀點體現在活疫苗的選擇,而在疫苗研制成功后,顧教授十分關心其可行性,進而研制糖丸,把先進的科技手段轉換成現實可及的手段和方法。”
除了脊髓灰質炎的預防工作,顧方舟還致力于推動中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免疫接種的國家規劃,為實現中國乙肝預防控制目標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這一切都體現了一位真正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王辰說。
顧方舟教授與學生彭小忠博士的師生情可追溯到1988年,彭小忠稱,“老師教我最多的是怎么做人、做事、做學問,老師給人的感覺一直溫和儒雅,但作為與他接觸最多的學生,我也體會到一般人體會不到的嚴厲。”
彭小忠憶及,當年自己獲得職務提升,“老師直接跟我說‘沒有恭喜,唯有提醒你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要努力’。”
當日追思會上,世界衛生組織資深專家邵瑞太博士亦從世界衛生組織總部日內瓦發來悼念視頻。
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有關單位和機構的代表,以及顧方舟教授生前好友、同事以及學生代表等40余人參加了追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