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1-02-23 01:07:22
人氣:
編輯:乙肝知識
一、你了解乙肝嗎?
所謂乙肝:是指抽靜脈血化驗:1、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抗原陽性2、血清中谷丙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臨床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也是人們俗稱為乙型肝炎(簡稱乙肝)。
二、何謂乙肝攜帶者:是指血化驗出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而血清谷丙酶正常范圍(0~40u),多為健康體檢時發現。
三、怎么識別乙肝大三陽或小三陽,對診斷與治療有什么意義?
當血清化驗單“兩對半”出現以下情況: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
(2)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
(3)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陽性;
以上三項同時陽性,俗稱為大三陽。
意義: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其血液的傳染性較強。
如果血清化驗單出現如下情況:
(1)HBsAg陽性(2)HBeAb(乙肝病毒e抗體)陽性;(3)HBcAb陽性,
以上三項同時陽性,俗稱小三陽。
意義:(1)較大三陽傳染性均弱些;
(2)如果原來為大三陽,未經抗病毒特異性治療,復查時發現已變成小三陽,可能為乙肝病毒在人體內發生變異。這類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療效果差一些,時間要更長。
(3)如果原為大三陽,經過抗乙肝病毒治療后轉變為小三陽,是好的現象,可考慮停用抗病毒治療。
四、什么是乙肝病毒的基因(HBVDNA),檢測乙肝病毒基因有什么意義?
首先了解基因是什么?基因是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是遺傳和生命的基礎。DNA可通過自身的復制將遺傳信息遺傳給下一代。人類是如此,其他生物如病毒也是如此。
五、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是怎樣復制?
HBVDNA也是一個雙鏈DNA,但它的復制與一般“DNA”復制有所不同,不是先使兩條鏈分開,以每一條為模板,按堿基配對原則復制出兩條新鏈,而是有一個轉錄與逆轉錄的過程,即先由HBVDNA轉錄成mRNA(信息RNA),再由mRNA逆轉錄為負鏈DNA,再以負鏈DNA為模板復制出正鏈DNA,正負鏈DNA合并而成HBVDNA。
六、何謂乙肝病毒逆轉錄酶,有何作用?
乙肝病毒在復制的過程,前面已提到有一個轉錄與逆轉錄的過程,需要一種酶—逆轉錄酶。有這種酶的存在活性,子代HBVDNA才能復制成功。臨床上應用的拉米夫定等核苷類似物對該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故子代HBVDNA停止復制。
七、為什么拉米夫定主要作用于HBVDNA而對e抗原轉陰的作用很差?
(1)拉米夫定僅作用于逆轉錄酶,故僅對HBVDNA轉陰有效,對e抗原的作用很差。
(2)干擾素主要作用于mRNA,而mRNA既可復制HBVDNA又可產生各種抗原(包括e抗原),因此它既對HBVDNA有效,對e抗原也有效。
八、何謂乙肝病毒的變異?
所謂變異是指一個核苷酸變為另一個核苷酸叫做點突變,也可有其他變異。yMDD變異也很常見。特別是長達1年以上應用拉米夫定者,由于yMDD是拉米夫定作用于DNA聚合酶的一個重要位點,因此它變了,拉米夫定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了。
九、怎樣診斷慢性乙型肝炎?
(1)病史:肝功能持續異常或反復異常超半年。
(2)乙肝大三陽{HBsAg(+)、HBeAg(+)、抗HBc(+)}或乙肝小三陽{HBsAg(+)、HBeAg(-)、抗HBc(+)},持續半年以上。HBVDNA(+)為病毒復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異常者。
十、HBVDNA(+)伴乙肝大三陽或小三陽者,而肝功能正常者,能否診斷為乙型肝炎,是否需要病毒治療?
這種情況應為乙肝攜帶者。HBVDNA長期陽性可行肝活檢,如肝活檢有炎癥改變可考慮抗病毒治療。如未做肝活檢者,應定期查肝功能(每半年查肝功能一次),當肝功能ALT≥80u以上,可抗病毒治療。肝功能正常者抗病毒治療無效。
十一、乙肝大三陽或小三陽HBVDNA(陰性)肝功能ALT異常,不應急于抗病毒治療,應查找ALT升高的原因,排除丙肝、丁肝、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以上排除后再反復檢查血清中HBVDNA或肝組織中HBVDNA。只有當HBVDNA(+),才考慮抗病毒治療。
十二、肝硬化、慢性肝炎表現,但肝功能正常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臨床上對于肝功能正常,但HBVDNA為陽性,只要有慢性肝炎的體征(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脾腫大),亦可診斷慢性肝炎,而不是攜帶者,應抗病毒治療。
十三、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需要治療?
所謂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即發現乙肝病毒相關抗原、抗體(兩對半)大三陽或者小三陽,超過半年時間同時肝功能各項均正常為慢性攜帶者。對于這種慢性攜帶者,目前所用的抗病毒藥物(核苷酸類或干擾素)療效均不佳。故對這類型攜帶者不提倡應用抗病毒藥物及護肝藥物。專家建議定期查肝功能,肝臟B超每半年一次,同時禁飲酒。
十四、慢性乙型肝炎怎樣選擇抗病毒治療,療程多長?
慢性乙型肝炎首選抗病毒治療已被大多數從事肝病研究的專業人員和患者所接受。國家衛生部有關專業委員會已頒發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簡稱《指南》中提出: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療多年臨床應用,使大多數患者受益,使慢性乙肝轉為肝硬化或肝癌明顯減少。
十五、怎樣選擇抗病毒藥物的種類?
《指南》中提到對于青少年首選是干擾素,療程6—12個月,但干擾素副作用多,部分患者過敏者,應改核苷類藥物。
(一)、普通干擾素的種類、使用方法及優點:
國內多數學者認為安福隆(a-2b干擾素)為目前療效好,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且注射針頭比同類產品小1倍,可行皮下注射(腹部皮下注射為大多數患者接受),避免臂部注射疼痛,患者自行注射,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特點是個別患者要求保護隱私,則更為方便。
具體方法:安福隆300萬u或500萬u,但因人而異。(對于體重在75kg以上可選用500萬u)
方法與療程:年齡大于5歲劑量同成人,皮下注射每次300萬u,一般取腹部臍下皮膚,隔日一次。其優點:(1)血管神經一般分布少,損傷小,疼痛小(2)自行注射方便(3)預真空無菌,無注射局部感染(4)注射范圍廣,可多范圍注射。
一般一療程6個月,對于HBeAg/Hbe尚未轉換者,根據具體情況可間隔3個月后,再治療一療程。
(二)、長效干擾素(派羅欣)180mg,每周一次(180mg),皮下注射。
干擾素抗乙肝病毒的適應性及特點與注意事項:
1、干擾素對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及HBeAg均有抑制作用,即肝細胞內、外均有抗病毒作用,而其他類抗病毒藥物無此作用。
2、青少年、女性患者尤為兒童患者首選。
3、低拷貝病毒﹤106者。
4、療程短,可隨時停用(有副作用或不愿接受者)。
5、藥理作用:干擾素具有抗病毒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
6、失代償期肝硬化、糖尿病、心臟病及妊娠者禁用,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低于正常者慎用。
7、抗病毒期間的監測:HBVDNA、肝功能3個月一次,血常規每月一次。在應用干擾素期間wbc、BPc減少,給予鯊肝醇、利血生、維生素B4。
8、關于干擾素的療程與療效:IFN6個月常規療程的治療效應率25~40%,復發率和停藥的后續效應率都約15~20%,大約有30%以上的病例需要6個月以上的治療。經干擾素治療后將檢不出血清HBVDNA作為IFN治療效應的終點。在臨床上HBeAg消失時拉米夫定停藥后絕大多數復發,干擾素停藥后30%復發,抗Hbe轉換才是較穩定的終點。
9、干擾素的遠期療效:有一組隨訪十三年資料顯示:慢性乙肝經干擾素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在臨床轉陰方面、復發率以及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01)差異非常顯著。國內學者報告:干擾素治療后達到HBeAg/抗Hbe轉換后,2年的隨訪療效維持在80%以上。但經核苷類藥物治療后,2年的維持不到20%,建議只要干擾素能接受者,尤其是青少年應首選干擾素。
10、注射前行肝臟B超、血糖、甲狀腺功能測定,血常規檢查。
11、應用后每月一次血常規檢查。
12、發現過敏反應者,應及時停用,同時給予常規抗過敏治療。
13、應用后發熱反應給予對癥處理,發熱超過一周者停用,改其他抗病毒治療。
(三)、核苷類似物抗病毒藥物:
1
(1)單用:100mg、口服每日一次,療程1—2年。一般認為用藥后HBVDNA轉為陰性后再應用一年,或HBeAg/抗HBe血清轉換后,再應用半年。停藥后每2個月復查一次肝功能及HBVDNA,連續3次正常后改為半年復查一次。
(2)聯合用:與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各用1片)主要應用肝硬化晚期患者,要求服藥時間較長者,對于拉米夫定耐藥者,給予聯合1—2個月。
(3)序貫治療:目前較常用方法,拉米夫定每日0.1連用3—6個月,HBVDNA轉陰后,聯合干擾素6個月,當HBeAg/ HBe發生轉換后,再用拉米夫定半年,未發生轉換者,再用干擾素6個月(劑量與方法同前)。
2
主要應用于無腎功能障礙者或HBVDNA拷貝數量低滴度或需用藥時間較長者或拉米夫定耐藥者。
3
以上兩種抗病毒藥物在臨床應用已取得較好效果,但因目前價格昂貴,作為一線抗乙肝病毒治療尚甚少。
肝炎病人的生活方式
慢性肝炎病情穩定時,肝功能正常,飲食與正常人一樣,如果經濟條件較好,可以每天吃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雞、魚、肉、蛋及豆制品等,每天以50~100克為宜,不要一次吃很多。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入也要適量,以豆油、菜油等素油為主,盡量不吃肥肉等動物油,每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有條件者可以多吃香菇、蘑菇、木耳等菌菇類食物。
二、肝硬化病人如何飲食?
肝硬化腹水病人由于肝功能嚴重損傷,胃腸道淤血,腸道泡在腹水中,消化吸收功能都大大降低,飲食上以可口、清淡、新鮮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以吃米粥、面條、牛奶、魚湯、肉湯、蛋湯等,但每天牛奶、肉湯、蛋湯等高蛋白飲食總量要控制,防止過多,加重病情。
肝炎飲酒,火上加油
許多慢性乙肝病人誤認為飲少量啤酒、紅酒對肝臟無害,平時不能忌酒者,結果肝功能一直不正常。其實慢性肝炎病人飲酒后,在酒精和病毒雙重破壞下,可引起和加重肝炎活動,出現黃疸,甚至肝臟部分壞死。乙型肝炎患者長期飲酒,不知不覺地發展為肝硬化,常常以肝硬化腹水或消化道而到醫院就診,還能誘發肝細胞癌。肝炎患者,肝功能已經受到損害,對酒精代謝的能力降低。因此,即使少量飲酒,也等于雪上加霜,乙肝攜帶者也是如此。所以有肝病的患者,即使是恢復期,禁酒也是非常必要的,為此,對乙肝攜帶者、肝炎恢復期、慢性肝炎、肝硬化者應終身禁酒。
乙肝的預防
一、單用乙肝疫苗的對象與方法
對于孕婦血清檢查兩對半均為陰性者,在嬰兒出生后給予乙肝疫苗三針(0、1、6)即出生后24小時第一次注射(5微克),第二次為出生后30天,第三次為6個月。
二、對于孕婦為乙肝病毒雙陽者如何預防
方法一、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乙肝疫苗,具體步驟是:嬰兒出生時給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30天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5~10mg)及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mg),6個月第三次注射乙肝疫苗。
方法二、母嬰聯合雙重阻斷,具體步驟是:母親孕期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如孕婦雙陽伴血清HBVDNA、HBIG可增至400u,每四周一次,直至臨產,至少3次。新生兒出生6小時內肌注HBIG(100~200u),2周時再注射一次,滿月接種乙肝疫苗5mg,此后2月齡及7月齡重復接種共3次,嬰兒出生隨訪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