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1-02-23 00:59:45
人氣:
編輯:乙肝預防
1、接種乙肝疫苗預防
首先是接種乙肝疫苗,疫苗的接種要注射三次,分別是首次、一個月和六個月。同時應注意對于乙肝易感人群,要及時補種乙肝疫苗,使體內保持有效的抗體滴度。這是預防乙肝的有效途徑。
2、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注意對具感染性病患的隔離,注意恢復期病毒攜帶者定期隨訪。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人員及保育人員,應每年定期作健康體檢。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內持續正常,HBsAg轉陰者,可恢復原工作。慢性患者應調離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確診前,應暫停原工作。對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穩定就可以出院。按國家規定要求,嚴格篩選獻血員。
HBsAg攜帶者是指HBsAg陽性,無肝炎癥狀體征,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半年觀察無變化者。此類人員不應按現癥肝炎病人處理,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但要加強隨訪。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和行業衛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應與健康人分開。
3、注射疫苗,保護易感人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組疫苗5~10μg。產生的抗-HBs效價與保護作用呈正相關關系,一般認為>10U/L才具有保護作用。對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損害者應加大接種劑量或次數。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可與乙肝疫苗聯合使用,國內生產的HBIg多數為U/ml,用量應為0.075~0.2ml/kg。
診斷乙型肝炎共有三種方法:化驗病毒的抗原、化驗人體的抗體和化驗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
抗原:被化驗的乙型肝炎的抗原有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假如這兩種抗原存在的話說明病人依然患病。在最佳情況下病人體內只有HBs-Ag而且沒有癥狀,這說明病人健康,但是帶病毒。假如病人體內有HBe-Ag的話他的感染力非常高,不過即使只有HBs-Ag病人依然可以感染其他人。
抗體:被化驗的乙型肝炎的抗體有二:Anti-HBc-IgM和Anti-HBcIgG,它們是康復的標志,在種疫苗后它們也會出現。Anti-HBc-IgM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標志,Anti-HBcIgG則出現于急性乙型肝炎末期或者病人剛剛康復的時候。在慢性乙型肝炎時能夠化驗出這些抗體說明病況有好轉,而且感染力下降。
脫氧核糖核酸:舊的技術化驗乙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主要是在不明確的情況下確定病情,以及用來確定病人的感染力。在現代醫學中這個數據也被用來診斷和觀察慢性乙型肝炎。血液中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數量少說明病情不加劇,數量多說明病情惡化。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很復雜,研究資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其肝細胞損傷不是HBV在肝細胞內復制的結果,而是由T細胞毒反應所介導。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并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及免疫調節功能紊亂。這些免疫反應對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及轉歸有重要意義。
1、急性肝炎當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攻擊受染的肝細胞,由破壞的肝細胞釋放入血的HBV,而被特異性抗體所結合,且干擾素生成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轉終歸痊愈。
2、慢性活動性肝炎見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調節紊亂者。感染HBV后,由于Tc細胞功能不正常,或特異抗體封閉部分肝細胞靶抗原而制約T細胞毒反應,致部分肝細胞損害。干擾素產生較少,HBV持續復制。特異抗體形成不足,肝細胞反復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細胞(Ts細胞)活性降低情況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應致肝細胞進行性損害。
下篇: 乙肝的預防措施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