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1-03-11 16:38:03
人氣:
編輯:乙肝病因
產生乙型肝炎病毒的原因是什么呢?
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內繁殖復制,但是對肝細胞沒有明顯的直接損傷的作用,這一點在乙型肝炎病毒甲亢攜帶者中的得到病例和動物實驗證實。有關于慢性乙肝的發病機制尚未清楚,但是已經認識到了與機體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應答異常有關,乙型肝炎病毒持續感染所形成的慢性化主要是病毒誘導機體對其感染形成的一種持續免疫耐受狀態,特別是和細胞毒性T細胞低反應的狀態有關。
目前,已可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病人的血清中及感染肝臟提純的病毒核心中分離出環狀雙股DNA,從而確定乙型肝炎病毒屬DNA病毒。目前,由于克隆化的DNA完整核苷酸已經被確定,現已經證實HBsAg和HBcAg都是由Dane顆粒的DNA所編碼,并且二類基因存在同一DNA分子之上。有人比較病毒基因編碼能力和病毒多少,發現乙型肝炎病毒 DNA負鏈能編碼全部已知的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質,而其正鏈開放讀碼區,不能編碼病毒蛋白。乙型肝炎病毒DNA負鏈有四個開放區,分別稱為S、C、P及X,能編碼全部已知的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質。S區可分為二部分,S基因和前S基因。S基因能編碼主要表面蛋白。S基因之前是一個能編碼163個氨基酸的前S基因,編碼Pre S1和Pre S2蛋白。C區基因包括前C基因和C基因,分別編碼HBeAg和HBcAg。P區最長,約占基因組75%以上,編碼病毒體DNA多聚酶。X區可能編碼有154個氨基酸的堿性多肽。
乙型肝炎病毒顆粒存在形式
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者血清中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
1.小球形顆粒,直徑約22nm。
2.管狀顆粒,直徑約22nm,長度100~1000nm。這兩種顆粒均由與病毒包膜相同的脂蛋白(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組成,不含核酸,幫無傳染性。
3.大球形顆粒,即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顆粒,也稱Dane顆粒,直徑約42nm,分為包膜和核心兩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和細胞脂肪,厚7nm,核心直接28nm,內含核心蛋白(即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環狀雙股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
上篇: 乙肝的病因有哪些呢?
下篇: 詳解肝病的致病原因